您的位置:首頁 >股票 >

上市險企年報收官:轉型生效競爭加碼 嚴控風險成為共識

洽 隨著上市險企2017年業績報告披露完畢,這些成績單的“成色”也引發市場關注。記者梳理發現,同一個競技場,你有“三板斧”,我有“殺手锏”,各有千秋。但也存在一些共性,比如轉型腳步更快、競爭更有序、投資更穩健……透過保險領域這些佼佼者的點滴變化,依稀可見未來中國保險業的發展軌跡。   轉型:

長痛不如短痛

盲目發展短期理財型業務、投資激進、競爭無序……這是近年來保險業粗放經營的幾個縮影,在嚴防金融風險、回歸本源的大背景下,轉型是當務之急也是大勢所趨。

轉型雖痛苦,但不轉是沒有出路的。

過去的2017年,保險公司深刻感受著回歸保障帶來的變化,轉型成功的,“病”去一身輕,日子明顯比其他公司好過一些。

好日子是苦日子換來的。2016年,新華保險開始謀求轉型,大幅削減低價值的銀保躉交業務,提升高價值率的長期期交和保障型業務占比。業務調整的直接后果就是保費收入負增長,行業排名下滑,這對以“保費論英雄”的保險機構管理者來說,壓力可想而知。

新華保險董事長兼CEO萬峰表示,躉交保費確能幫助保險公司快速做大業務規模,但無益于公司持續發展,且躉交業務發展到一定程度會遇到瓶頸。而壽險公司如果側重于發展銀保躉交業務而忽略長期保障型業務,無異自廢武功。

經過兩年轉型,新華保險基本甩掉了躉交包袱,保費結構、產品結構等核心指標不斷優化,初步形成了續期拉動的保費增長模式。數據顯示,2017年新華保險保費收入1092.94億元,其中續期保費774.67億元,同比增長19.4%,占總保費的比例由2015年底的53%上升至71%。

新華保險的轉型歷程是上市險企發展的縮影。實際上,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等也經歷了類似的“蝶變”。

在中國太保2017年的成績單中,壽險業務表現尤其出色,保障型產品創新不斷推進,業務品質持續優化,新業務價值實現強勁增長。

數據顯示,2017年太保壽險新業務價值率39.4%,同比提升6.5個百分點;新保和續期業務增速分別達25.2%、29.3%,推動全年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7.9%,達到1756.28億元。同時,2017年太保壽險長期保障型新業務首年年化保費達283.13億元,同比增長34.5%,占比提升5.3個百分點,達到41.7%。

業務結構尚未調整到位的,感受著“陣痛”,轉型步伐也在加快。

“以前銀行爭著要,現在沒人買。”中國人壽總裁林岱仁說,在嚴監管背景下,保險產品在期限、保障程度等方面都有了較大變化,很多產品由理財型變為保障型,銷售難度增大,另一方面,市場資金緊張也使得理財產品收益率提升,增大了理財型保險銷售難度。

林岱仁說,2008年中國人壽的3000億元保費收入里有一半是銀保躉交業務,這個比例在逐年下調,但在2017年的5000多億保費里,仍有600多億銀保躉交業務,今年計劃再壓縮100億元。

競爭: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

轉型是為了更有競爭力,而衡量競爭力的核心指標之一就是市場份額。

在中國人壽近幾年的業績發布會上,“市場份額”已成必答題,將其與中國平安進行對比讓記者們樂此不疲。今年,記者把同樣的問題拋給了中國平安和中國人保。

一切都源于中國平安多年前啟動的“超人計劃”,這一計劃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在壽險市場上超過中國人壽。這讓壽險“老大哥”有了更多緊迫感。

在2016年業績發布會上,林岱仁曾這樣表示,“不追求總保費在市場上的份額,但底線是保持市場第一。”2017年,中國人壽市場份額約為19.7%,林岱仁稱“穩居國內壽險行業第一,2018年市場份額不會有太大變化。”

“中國人壽非常優秀,我們經常跟他們交流并學習他們的經驗,我們并不太關注市場占有率。”中國平安常務副總經理兼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說,中國壽險市場潛力巨大,愿意和同業相互協作,共同把中國市場做好。

從曾經的“欲說還羞”,到現在的大大方方,管理層給出的答案耐人尋味。

數據可以清晰地描述競爭態勢的變化。2017年中國人壽保費收入5119.66億元,同比增長18.9%,平安人壽保費收入3689.34億元,同比增長34.1%,兩家公司保費總規模差距不斷縮小。

針對整個壽險業的份額分布情況,林岱仁認為,過去幾年,一些中小保險公司通過發展理財型產品搶占了一定市場份額,在保險回歸保障的背景下,大型保險公司更有優勢,且市場份額將出現回升。

“超人計劃”另一目標則是要在財險領域超過人保財險。2017年,平安財險保費收入2159.84億元,市場份額為20.5%,人保財險保費收入3503.1億元,市場份額為33.1%。

“我們會想辦法保持住這個市場份額。”人保財險總裁助理吳建林在業績發布會上說, 作為國內最大的財險公司,未來不僅要加快發展車險這一優勢業務,還要加大非車險業務的投入力度。

“超人”仍有不少路要走,相比壽險市場份額的相對分散,中國平安和中國人保已占據財險市場的半壁江山。

2018年,你追我趕會更激烈。

投資:審慎穩健,收益向好

2017年,上市險企業績普遍提升,其中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新華保險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68.6%、42.8%、13%、8.9%。投資收益穩步增長成為業績走強的主要動力,險資投向引人關注。

從各險企業績說明會上透出的信息來看,“審慎穩健、價值投資”理念貫穿投資始終,固定收益類資產仍是險資最主要的配置方向。

去年,上述四家險企固定收益類資產占投資資產的比例大多在七成左右,中國人壽、中國人保、新華保險均提升了此類資產的投資比例。

“去年我們抓住利率上行時機,加大了固定收益類資產配置。”中國人壽副總裁趙立軍說,主要是長久期國債和金融債,以及債權類金融產品,整體收益不錯。

新華保險表示,2017年公司重點投資符合收益率要求的利率債,適度增加高等級中長期信用債券配置。

從權益類資產配置來看,去年中國平安和新華保險的配置比例有所提升,中國人壽和中國人保則略有下降。

“去年公司把握權益市場機會,增配優質藍籌龍頭,同時加大了港股配置。”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陳德賢說,未來股票和基金分紅將進一步優化投資收益結構。

2017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新華保險的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5.16%、6.0%、5.9%、5.2%。

對于2018年的保險資金配置,幾家公司的負責人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按照資產負債匹配的原則配置資產,以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權益類資產為輔。

“優質成長股以及調整到位的白馬龍頭股,都是未來配置的重點。”趙立軍說,中國人壽將保持公開市場權益投資合理倉位,把握結構性機會。

陳德賢說,中國平安將把握市場機會配置長久期國債、金融債等,不斷完善資產負債久期缺口。同時,緊密結合國家戰略和國民經濟發展方向選擇投資標的,增加戰略新興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資產類別的投資比例。

新華保險則表示,固定收益類方面,將積極配置長久期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權益類投資方面,將耐心尋找投資機會;另類投資方面,將加強直接股權及PE基金的投資力度。嚴控各類風險,降低不確定性。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全球股市上周大幅震蕩 農產品和國企改...
上市金融機構頻繁拋大額然后融資 A股資...
滬指小幅收跌 退守至3300點上方 創業...
突破牛熊分界線!被苦苦壓抑了兩年的創...
新股中簽之后不能再傻樂了!不這樣操作...
機構現身14只個股 一游資1.01億入江蘇租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