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文化 >

在春節文化發源地 走近閬中落下閎

春節文化主題公園里的祈福大鐘

采訪團記者敲響大鐘

“l……ang,lang,閬中。”經常在央視的廣告中看到這個廣告語。從昨日到今天,采訪團在我國四大古城之一的閬中古城了解這里的歷史文化。這里不僅是旅游地,也是春節的發源地。

據了解,春節的來由源于西漢天文學家、閬中人落下閎制定了中國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記載的歷法――《太初歷》,確立正月初一為一歲之首,由此孕育了綿延千年的華夏春節文明。閬中至今仍保存著亮花鞋、舞草龍、游百病等眾多春節民俗活動,在傳承春節和保護春節文化資源上具有標本意義,被中國民協確定為春節文化發源地。

如今,在閬中建有春節文化主題公園。園外設有年街,園內以春節文化為軸,分布漢闕大門、春節文化廣場、落下閎紀念廣場、十二生肖大道、春節文化館,春芳、夏荷、秋楓、冬竹等四處園林景觀分布其間。高4.5米、直徑3米、重15噸的春節福鐘被譽為“中國第一鐘”。

春節文化主題公園的布展主要集中于祈福殿一樓和二樓兩個展廳。一樓展廳以閬中獨特春節民俗文化為軸心,中間部分特別展示了門神、龍燈、鑾駕等閬中特色年文化形象。二樓展廳以世界級杰出天文歷算學家落下閎的生平成就為脈絡,分立定太初、渾天始祖、天數在蜀、益民創舉、春節老人、落下閎星運行圖六部分進行布展。

據了解,落下閎作為一位民間學者,應詔參加治歷的時間大約是在漢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由同鄉閬中人譙隆(上林令,后為侍中)和司馬遷推薦,應詔以待詔太史身份入長安,參加歷法改革,承擔了治歷中的推算工程,創制了中外聞名的渾天儀,奠定了渾天說的科學基礎。

漢武帝為了表彰落下閎的功績,特授以侍中之職,但落下閎淡薄功名利祿,毅然拜辭回家。落下閎參加治歷這段經歷,制造觀測星象的渾天儀,建立了我國最早的民間觀星臺,奠定了我國古代先進的宇宙結構理論基礎,對于推動中國天文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4年9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和閬中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落下閎小行星”命名儀式;2017年,四川率先啟動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閬中落下閎作為唯一一位天文學家成功入選四川首批歷史名人。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白象默默作出貢獻被扒出 網友:我們一...
白象食品出圈了 為有社會責任感的國貨...
給力!南京城墻博物館成為中國首個ICOFO...
橫店發放千萬消費券促影視業復蘇 20余...
風動花開 “二十四番花信風”有何講究?
不能只靠情懷“裸泳”!實體書店“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