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評委、隋唐史學者蒙曼攜新書《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日前在王府井書店與讀者見面,該書也是蒙曼首部講唐詩的作品。
《四時之詩》以古典24節氣和現代節日為切入點,蒙曼帶領讀者在四季時令中閱讀精選的唐詩,品味唐詩的語言美,同時講述文化典故、詩詞知識和詩人經歷。在談及為何要按照季節來選詩時,蒙曼解釋,“古代人對于季節的變換、對于自然,比今天的人要敏感。他們看到春天的風吹起來,會產生那么多屬于春天的心情,傷春也罷,惜春也罷。而看見冬天的爐火紅了,又會產生那么多有關冬天的心情,苦寒也罷,溫暖也罷。”她認為,天氣和人在中國古代人的生活中和心目中是結合在一起的,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天人合一”。在蒙曼看來,盡管現在人被人工發明和人工智能所改造,但仍然需要跟自然和諧相處,重溫那些古人與自然、四季、時令和諧共處的詩篇,這對人們的生活有著別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