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始終以魔幻現實主義的色彩存在于人們的印象中,這離不開它神奇瑰麗的自然風貌、多元文化的相交融合以及熱情奔放的民族性格。然而說起拉美,映入筆者眼簾的第一幅畫面卻是街巷中拼貼畫般五顏六色、激情洋溢的涂鴉墻,它們分布于城市、鄉村的各個角落,成為窺探拉美文化一隅的彩色萬花筒。
筆者曾游歷于古巴、墨西哥、哥斯達黎加、智利和阿根廷,無論是漫步于熱帶風情濃郁的中美洲,還是行走在安第斯山脈環繞的南美洲,涂鴉藝術都是拉美大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拉丁美洲的涂鴉早已被藝術界公認為世界街頭藝術的引領者。追蹤溯源,這種涂鴉形式的壁畫藝術很早就出現在拉美大陸。哥倫布到達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在洞穴、墻壁、樹皮、石碑乃至宮殿寺廟建筑物上便以圖畫形式留下自己文明的印記。然而,拉美涂鴉藝術的真正興起還是在進入現代社會之后,與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世界涂鴉藝術同步。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受古巴革命影響,古巴、墨西哥街頭出現大幅以革命英雄為主題的慷慨激昂的涂鴉標語,《英勇的游擊隊員》便是以革命家切·格瓦拉照片為原型繪制的涂鴉,被稱為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畫面。
進入20世紀八九十年代,拉美涂鴉藝術在圣保羅、布宜諾斯艾利斯、亞松森、利馬、加拉加斯、墨西哥城和圣地亞哥等城市迅速發展,風格相較之前的嚴肅激烈變得緩和輕松,運用夸張諷刺烘托渲染,有著極富表現力的象征意義。涂鴉主題也開始轉向多元化,更多關注社會民生、社會現象、生態環境、日常生活等方面。
21世紀后,隨著拉美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都市化進程加快,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不斷發生變化,涂鴉藝術逐漸由先前的外化宣傳形式變為如今的內化探尋形式,人們試圖通過涂鴉在所謂的城市化標準下尋找各自的身份認同,走向內心,思索人性本質,思索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玄妙關系,以更寬廣的視野、更多變的風格、更豐富的素材展現全球化浪潮下拉丁美洲的立身之本。
近十年的拉美涂鴉藝術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面對社會轉變的產物,在這種轉變中,人們通過涂鴉來實現自己的反叛行為,抗爭可能由城市化給人類精神所帶來的諸多弊端。
目前,在拉美各大城市隨處可見那些具有裝飾性圖案的新涂鴉,街頭、地鐵、公交、橋梁、船舶,只要是明顯的公共區域,都可以看到藝術家們富有想象力的創造。涂鴉這種街頭藝術也普遍被社會接受和歡迎,這不僅僅是一種自由藝術的表達方式,還是一個文化展示的最親民、最便捷的方式。
古巴哈瓦那如今依然保留著20世紀革命時期的涂鴉標語,也成為后來逐步興起的街頭涂鴉文化的雛形。如今走入老城區或年輕人聚居的大街小巷,新潮前衛的現代涂鴉十分吸引眼球,卡通圖案、哥特式風格、超現實主義風格隨處可見。
墨西哥是拉美涂鴉文化的代表國,首都墨西哥城被譽為“壁畫之都”,彩色小城瓜納華托和帕爾米塔斯也以豐富多彩的涂鴉藝術聞名于世。走在五顏六色的房屋之間,觀賞房屋外墻被涂鴉繪成的斑斕世界,有濃郁的印第安風情,有形象生動的自然景色,有詼諧生動的卡通造型,亦有史詩般恢宏莊嚴的歷史畫卷。據說墨西哥政府和涂鴉藝術組織合作完成了整座帕爾米塔斯小鎮的涂鴉,覆蓋幾百間房屋和幾千平方英尺的墻面,大大美化了這座小城的生活環境。
在眾多涂鴉藝術代表國中,智利成為拉美涂鴉文化發展的主場。這種街頭藝術甚至得到智利政府的高度認可,很多機構和商家花重金聘請才華橫溢的涂鴉藝術家為公共空間繪制畫作。漫步于首都圣地亞哥街頭,每走一個街區都有各類涂鴉相伴左右。城北貝亞維斯塔區是藝術家和文藝青年薈萃的地方,這里的涂鴉是智利新潮文化的最佳代表。街道兩側布滿波普風、哥特式風、嘻哈搖滾風等各類涂鴉,稱得上智利街頭現代藝術的集聚地,也成為攝影家的天堂。智利著名的“涂鴉之城”瓦爾帕萊索同樣吸引著千萬攝影師的鏡頭,各色涂鴉裝點的建筑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這座山城上,豐富的色彩和夸張的藝術形式將整座城市襯托得綺麗夢幻。
阿根廷是南美最歐洲化的國家,這里的涂鴉自然也兼具歐洲和美洲的特點。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迄今保留著歐洲古典建筑藝術的濃厚色彩,在其哥特式的教堂、羅馬式的劇院和西班牙式的庭院附近,我們都可以發現極具古典與現代感的涂鴉藝術。人們有時在此基礎上創造出各種墻面裝飾、拼貼畫、版模、3D等藝術內容,在不同街區大放異彩。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博卡區以其色彩斑斕著稱,被涂鴉覆蓋的彩色房子如同疊拼起來的糖果盒。據說這里曾是運輸貨物的港口和大批移民駐扎的地方。他們把港口剩下的船舶涂料用來粉刷自己的房屋,便造就了如今五顏六色的博卡區。
漫步于阿根廷城市街頭,總會發現創意有趣的涂鴉壁畫,往往一堵廢棄的墻壁經過涂鴉的點綴就變成了藝術品。這些熱衷于修復城市面貌的藝術家們也并非不露聲色的地下人物,他們有的是赫赫有名的設計師和建筑師,有的則是熱愛涂鴉的各行各業的從業者。或許在某個涂鴉角落就能找到他們的簽名與標志。
如今,涂鴉藝術在拉美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大眾文化現象,創作者隨性創造出個性化的圖案釋放內心情感,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民眾的審美取向和思想意識。而提供涂鴉生存的城市場景不再僅僅是一個表達空間,也間接地成為人們思考的場所。例如在2016年巴拉圭亞松森國際藝術雙年展上,一個關于城市化影響自然環境的涂鴉展,就融入了世界其他相同藝術運動參與者的不同表達,從而激發人們共同反思現代化對自然造成的破壞,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和現實意義。
千禧年之后,拉美國家出現了很多涂鴉藝術團隊,他們開始在不同城市組織涂鴉盛會,并于2012年在智利瓦爾帕萊索舉辦了第一屆“拉美涂鴉壁畫節”,來自智利、秘魯、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和墨西哥六個拉美涂鴉大國的77位藝術家,一同評價并肯定了涂鴉在現代社會中對人們生活的積極影響。
如今,當人們走在拉美街頭,走到那些斑駁的舊樓、破敗的圍墻,哪怕一個無意的轉角,都會忽然發現讓人眼前一亮的涂鴉創作,那些生動鮮明的色調和線條背后蘊藏的是拉美人民共同締造未來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