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 南陽鎮政府供圖
春節期間,山東濟寧微山縣東渡口碼頭格外熱鬧。返鄉的人們排著隊,搬運著大包小包的年貨,有說有笑地登上擺渡船。馬達的轟鳴聲響起,船兒在平靜的水面劃開波紋,駛向湖中央的南陽鎮。
南陽古鎮位于微山縣西北部的南陽島上,因四面環水,船是人們進出古鎮唯一的交通工具。早在戰國時期,漁民們就來到島上安家落戶。元朝時期,取直后的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鎮上建起了南陽閘。
船一靠岸,便可以看見一座青石牌坊,刻有康熙御筆題寫的“南陽鎮”。據南陽鎮順和村村民馬玉靜介紹,在京杭運河上百舸爭流的年代,康乾兩帝南巡必經南陽,常在此停居幾日,留下了一些歷史遺跡。
馬玉靜是最早投入古鎮旅游業的當地人之一,他對南陽的歷史如數家珍,“元朝時在大運河通航后,因南陽鎮所處南陽湖為京杭運河的中部,北去濟寧南去夏鎮均為一日航程,得此地利,南陽成為運河邊的重要商埠。特別是漕運新渠開通后,南陽鎮以其特有的地理位置成為大運河上的重鎮,與夏鎮、鎮江、揚州齊名,是古運河畔四大名鎮之一。”
走在青石板鋪就的老街上,兩側許多店鋪仍保留著舊時的風貌,門楣上懸掛著古色古香的匾額,屋檐下晾曬著一排排風干魚。南陽人大多以船運捕魚為生,漁民們千百年來延續著曬魚的傳統。
“魚鷹捕魚是我們南陽漁民傳統捕魚方式之一。”南陽村村支部書記馬令民說,“出船前,魚鷹脖子上都戴上脖套。當漁民發現魚時,吹一聲響哨,魚鷹便紛紛躍入水中捕魚,再叼著魚返回船邊。捕來的魚一起拿到鎮上去賣,得來的收入按捕魚的人數平分。”
近年來,南陽鎮響應國家保護生態環境的號召,推動“退池還湖”,開展漁業養殖污染防控,組織清理和規范湖內網箱網圍養殖。世世代代“靠湖吃湖”的南陽人,為了一泓清水,一些漁民上了岸、改了行,經營餐廳和商鋪,也有的去了外地打工,余下的漁民們也開始采用更環保的養殖、捕撈方式。“南陽人向來是跟形勢識大體的,他們懂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馬令民說。捕魚盛況雖不復往昔,但環境治理成效初顯。作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通道,南陽湖水質連年改善,躋身全國水質優良湖泊行列。
“漕運源流長,堤柳半成行。吟罷江南句,熏風撲面涼。”清代張玉書《過南陽》描繪了一幅悠然秀麗的水鄉圖景。運河畔的著名古鎮大多已發展成喧囂繁華的大城市,而南陽古鎮至今仍保留著原生態的運河市鎮格局,被稱作“活的運河博物館”。當地人還延續著傳統的生活作息習慣,太陽升起的時候,鎮里的早集就快結束了,到了晚上七八點鐘,街上已經空不見人。“這里就像世外桃源,很適合人們來體驗漁村慢生活。”馬玉靜說。
南陽島面積僅有4平方公里左右,村與村之間沒有明顯分界,戶與戶之間也緊密相連,家家戶戶藏于街邊幽深的小巷里。一處巷口掛著“唐元盛自造青鋼名鐮”的招牌,吸引人走進去看看。巷子里分布著幾間紅磚平房,其中一間門前掛著“紅爐”電焊加工的牌子,門口堆放著風匣、手錘、鐵爐等工具。馬玉靜介紹說,這里是鐵匠唐興貴的家。唐記鐵匠鋪是南陽赫赫有名的老字號,歷史上曾有一段襄助運河開鑿的佳話。明嘉靖年間,南陽為治水患開鑿新河道,唐記鐵匠鋪老板慷慨支持,對用于開鑿新河的工具一律免費加工和修理。
歷史的輝煌早已遠去,如今,唐記鐵匠鋪顯得有些落寞。“現在用鐵制生產工具的少了,生意不好做了,平時也就是打打菜刀之類的小東西。”68歲的唐興貴感嘆道。手工打造一把菜刀,需要經過淬火、打磨、開刃等十幾道繁瑣的工序。年輕人覺得打鐵太累、不賺錢,都不太愿意做了。
為了保留住古運河畔的這一傳統技藝,縣里將唐興貴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微山湖鐵藝”傳承人。“希望隨著南陽文化旅游業的發展,能有更多人關注傳統鐵藝。”唐興貴說。
穿過老街,一條蜿蜒綿長的運河映入眼簾。“這就是京杭大運河,也是漕運新河的起點。古鎮被運河一分為二,形成了‘島在水中,河在島上,鎮在湖內’的奇觀。”馬玉靜介紹道。
運河兩岸砌以石階,設有河埠,為昔日村民取水洗衣、泊船交易提供了便利。站在運河拱橋望去,一眼就可以看見緊鄰運河的胡記錢莊。胡記錢莊創辦于清代,其前身是以鏢船押糧兼典當生意為主的胡記當鋪。錢莊院落保存完好,為四合院格局,設有前廳、賬房、銀窖等區域。歷史上南來北往的人們把這里當作大運河畔的“金融街”,如今胡記錢莊作為南陽鎮古建筑群的一部分,被列入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作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通過雕塑和原狀陳列,再現了舊時商賈云集、日進斗金的情景。
清真寺是老街上另一處具有代表性的古跡,反映了古代南陽對多元宗教文化的包容。清真寺始建于明朝末期,經歷幾百年的滄桑,尚有部分主體建筑保存下來。至今仍有伊斯蘭教信眾進寺做禮拜。
據馬令民介紹,從2008年起,南陽鎮大力發展旅游業,修復文物建筑,舉辦文化活動。在夏日的“放魚節”,當地村民和慕名而來的游客齊聚碼頭,將萬余斤優質魚苗放入湖中。春節期間,漁民們會舉辦“鯉魚躍龍門”慶祝活動,參賽者抱著魚進行跳高比賽,意在討個好彩頭。在旅游旺季,南陽人還會進行“漁家婚禮”表演,十幾條漁船首尾相接,搭起水上舞臺,漁民們唱起船歌,吹響嗩吶,別有一番風味。
近年來,南陽鎮獲得了“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山東省最美村鎮”等稱號,旅游業給當地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日益顯著。“希望南陽借著生態旅游的東風,發展得越來越好。”馬玉靜滿懷期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