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優酷《激蕩中國》8月16日上線播出,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與200位親歷者、推動者、實踐者和見證者,以獨特的商業視角,一起回望經濟、資本、城市的發展,沉淀于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瞭望于未來道路發展與國家昌盛,體驗新中國成立一路以來的風雨坎坷與滄桑巨變。
“解析歷史,面向未來,從個體的成敗中探尋規律,洞察未來的發展方向”。吳曉波從一個全新的商業視角,縱觀建國70年祖國不斷取得的經濟成就。吳曉波作為中國出色的財經作家,在商業經濟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先后出版了作品《大敗局》《非常營銷》《被夸大的使命》《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上/下)》《跌蕩一百年(中國企業1870-1978上)》等,在《激蕩中國》中他以自己獨有的商業認識和思想脈絡,別具一格的觀察視角進行獨到點評,為你在漫長的發展故事中,挑揀最真實的小人物大故事,共同感受激昂澎湃的祖國發展。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逐步實現了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經濟,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經濟建設總方針的探索中,僵化的經濟體制逐漸松動,一大批對中國商業格局有著重大影響的民營企業相繼在1984年前后誕生。在這個過程中,行業先驅者不斷探索登上歷史舞臺,一些人在匍匐中探索,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初心,成為成功的企業家;還有一些人如曇花一現,在風頭正勁的時候陡然墜落,但從未向時間的洪流低頭。這些在摸索中前行的人,給了后來者更多的思考和方向。
經濟的發展騰飛的同時,伴隨著科技技術的長足發展,中國逐漸在實現由傳統制造大國,到基建大國,升級為尖端科技創造強國的轉變。通過不斷提升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建筑業企業頑強拼搏、攻堅克難,圓滿完成了一系列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工程項目的建設任務和高難度工程建筑;在基建上一方面確保了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快速推進,還用科學技術護航上海大廈的“中國高度”。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二號”的交付,藍箭航天“朱雀”的一飛沖天,還有敦煌沙漠“鏡子發電站”……基建大國、科技強國的標簽也一步步夯實。
中國的制度創新也不斷帶來驚喜,一方面是內部的優化,另一方面其紅利也在不斷地產生“外溢效應”。成立亞投行、絲路基金、持續擴大“一帶一路”伙伴網絡、推動亞非等地區“互聯互通”……中國用生動的舉措,切實提高生產要素的全球配置效率,為中國、為相關國家搭建更好的經濟價值生態鏈,協同世界均衡的發展。
宏觀上的經濟、基建和科技的發展,也給人民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住房、到交通、再到通訊,進步速度之快給人一種“一眼千年”之感,短短一瞬,中國就在崛起中騰飛,并且帶領13.95億中國人奔向更好的生活。
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酷還聯合頂級制作機構推出以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主題的大片“四重奏”:《激蕩中國》《做客中國》《色彩中國》《造物中國》、以及精彩描述新中國成立當日歷史故事的《第一日》,共同回望、紀錄新中國的發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