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文化 >

揭秘:24小時書店為何成網紅打卡地?

揭秘:24小時書店為何成網紅打卡地?

在北京,有一家開在中軸線上的24小時書店: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在開業之初,便憑借古樸的設計、獨具特色的古舊書吸引了一波粉絲讀者。

2019-12-19 11:21:58

《故事里的中國》活化經典 要到人多的地方去

小時候覺得學習中國歷史很頭疼,長大了卻不由自主地想去了解它,試圖接近、感受曾經的時代。

2019-12-19 11:18:52

“全民猜地名”的熱潮掀起 從解讀地名熱看堅定文化自信

解讀地名活動受到持續關注,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堅定社會大眾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嘗試。

2019-12-19 11:11:50

擺脫低俗化的桎梏 多出些叫好又叫座的綜藝節目

需要匠心打造的、獨一無二的藝術品;觸碰溫暖、指引未來的積極探索已經起步,應該成為綜藝節目的底氣與底色。

2019-12-19 10:50:47

從《長安十二時辰》到《慶余年》 文娛下半場開始?

《慶余年》熱播,在引發視頻網站會員付費制度大討論的同時,也激發了IP產業鏈價值重估的思考。

2019-12-18 17:11:29

殷墟的范圍有多大?考古發現表明:面積超過36平方公里

最新的考古發現表明,“大殷墟”并不局限于殷墟保護區,其面積遠超36平方公里。

2019-12-18 14:40:10
黃河博物館:走進一條黃河文化的時光隧道

黃河博物館:走進一條黃河文化的時光隧道

新石器時代的彩陶、隋唐洛陽城復原圖、北宋堤防管理文獻……步入河南鄭州的黃河博物館,仿佛走進一條黃河文化的時光隧道。

2019-12-18 11:20:50

鮮活靈動!馬王皮影 300年光影里的悲歡喜樂

這一門傳統藝術,是怎樣在一代代皮影戲藝人手中流傳至今并發揚光大的?

2019-12-18 11:18:33

道阻且長?減稅降費助非遺文化產業帶動更多創業就業

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的瑰寶,然而由于手藝人多為傳統小作坊的生產模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民族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道阻且長”。

2019-12-18 11: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