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外匯 >

中信獲批外匯業務,國企巨頭加速布局外匯行業背后玄機!

中國大型券商中信證券接近獲得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在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即期結售匯業務和人民幣與外匯衍生品業務,審批流程已經接近完成。這將是時隔近三年之后,外匯局重新開始批準非銀行金融機構進入外匯交易市場。

國家重要會議提出擴大金融開放,市場可能將在不遠的將來看到政策落地。就境內外匯市場而言,重啟券商等機構進入外匯市場,是擴大外匯市場廣度和深度的表現,側面反映出中國外匯市場開始過渡到市場供需為主導,是中國外匯市場開放的又一標志性事件!

近十年來,國企巨頭紛紛布局外匯行業,而在這幾年,這一趨勢有加速之勢。為何國內資本爭先恐后的進軍到外匯市場,以搶占一席之地,其中玄機下文將從五大方面全面剖析!

▌一、嚴防金融風險,圍剿金融偽創新,唯有外匯獨善其身

2016年4月證監會將二元期權宣判違法,并驅逐出境;2016年4月國務院組織14個部委進行為期一年全國范圍P2P聯合重拳整頓;2017年2月證監公安聯合圍剿各類大宗現貨交易所、微盤、微交易;2017年9月央行等六部委聯合宣判ICO數字貨幣死刑并立即執行,徹底一刀切。

為何在國家擴大金融開放,建設金融創新的政策背景下,仍然密集封殺各類新興金融產品?不難看出,上述所謂金融創新產品在國內的引進發展周期均不長,無益于實體經濟的持續發展,存在較大的金融風險!這與眼下的,放開金融市場、發展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金融系統風險的國家政策主旨存在偏差!因此,全面圍剿徹底打壓,實行一刀切也在情理之中。

但我們也發現,除了股票期貨、保險信托、基金等傳統金融產品之外,另外一個金融產品在國內扎根已有20多年的時間。目前雖然還未開放,但近幾年發展迅猛。更為重要的是,在當前嚴防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的主旨下,不但沒有被打壓取締,反而頻繁爆出即將松綁開放的訊號——那就是外匯!

外匯交易從90年代初就已經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在經過3年左右的快速發展,行業內亂象頻發,為了穩定金融秩序,1994年8月中國證監會聯合四部委全面取締外匯期貨交易。

直到1998年底,央行才開始允許國內銀行開展面向個人的實盤外匯買賣業務。此后的二十多年,中國外匯行業又經歷了一開一放,目前國外交易商陸續回歸,而國內銀行也再度推出線上外匯保證金業務至今。

這20余載風雨飄搖,外匯行業逆勢而行,順風而上,在國家重點打壓偽金融創新的眼下,一枝獨秀地屹立在投資市場。

▌二、國企央企爭相收購外匯平臺搶占先機

2015年1月,中信證券與KVB經紀商簽署了附條件的收購協議,收購其所持有的KVB 60%的股權。KVB昆侖國際為港交所上市公司,是一家面向全球知名的外匯交易服務商。

2016年12月14日,中國平安旗下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與全球領先外匯社交投資網絡eToro在上海簽訂戰略合作協議。eToro為全球最大的外匯社區交易平臺和外匯經紀商之一,擁有英國FCA、塞浦路斯CySEC、澳大利亞ASIC多重監管。

2017年05月06日中國制造汽車的知名企業吉利集團,收購了盛寶銀行大約30%股份。在全球外匯行業,盛寶銀行是一家重要的龍頭企業,外匯交易量長期位居全球前列。

2017年5月8日根據代表中國海航集團的一家奧地利投資公司披露的相關監管文件,海航集團已增持德國最大商業銀行德意志銀行股份,成為德銀最大股東。德意志銀行是世界頂級的黃金外匯做市商之一。

而與其他幾家券商的簡單粗暴、直入主題不同的是,南華期貨(香港)公司旗下的南華外匯則含蓄委婉的選擇了“曲線救國”的策略搶灘。其先在香港成立南華期貨(香港)公司,再成立南華外匯(香港)公司,而后再迂回進駐中國大陸開展外匯業務。

最近,外匯行業更是發生一件大事!Formax福億金融圈收購全球著名的跟單龍頭網站ZuluTrade。 ZuluTrade是一家世界知名的跟單復制網站,影響力遍及全球外匯市場。本次收購,是中國外匯行業的勝利,也是中國資本力量的勝利!所有的一切,都預示著中國外匯行業正在迎來黃金發展的年代!

▌三、官媒連續發聲宣傳外匯市場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訊號是,今年以來,官媒不斷的向民眾宣傳外匯投資機會。作為還未正式開放的市場,一項嚴謹的官媒如此大規模的宣傳,這其中是否有深意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都知道,當官媒連續報道宣傳一個金融產品的負面新聞時,這個產品基本上很快會被打擊,比如大宗現貨、P2P、ICO;當官媒開始大肆宣傳一個市場的機會時,那么預示著這個產品將迎來機會。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歐元兌美元下跌0.3% 歐洲央行觀點轉變...
易方達中證智能電動汽車ETF發行 智能電...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六連升 專家稱避險...
創一個月新高!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大幅...
1月13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出爐:100歐元...
人民幣中間價上調逾百點 匯率始終保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