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各項稅收優惠和減免政府性收費政策,是福建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中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部署,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增強企業和個人“獲得感”的重要舉措,對于推進政府政務公開,節約人力成本,提高辦事效率,意義重大。企盼記者朋友關注聚焦,加大宣傳報道力度,為我省減稅降費工作的全面實施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8月25日訊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經濟領域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對減稅降費、減少政府管制、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積極性提出了要求。昨日,記者從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福建省落實減稅降費、助力實體經濟”新聞發布會了解到,我省實施了一系列減稅降費和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通過政府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進而達到增強經濟發展動力的乘數效應。2016年,我省減稅降費達370億元,2017年將新增減稅降費預計150億元以上。
實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是減稅降費整體布局的重頭戲。營改增于2012年1月1日啟動試點,我省于2012年11月第二批啟動。2016年5月1日,改革在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四大行業推開。營改增改革為我省企業減稅達240.3億元,考慮隨增值稅附征的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相應減收因素,整體減稅約達265億元。
發布會現場
在政策性減稅方面,今年7月1日,我省正式實施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政策,農產品、天然氣等23種產品稅率從13%降低至11%,農業、民生領域將成為減稅行業。此外,將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政策優惠的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至75%。對金融機構農戶小額貸款的利息收入實施稅收優惠,對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城鎮土地使用稅減按50%征收,對重點群體和退役士兵創業就業按政策規定上限扣減各項稅收。
在實施減稅優惠政策的同時,規范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減免政府性收費。目前,我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已從2016年初的114項減少到64項,其中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實現了在管理類、檢驗鑒定類、考試教育類等類別的零收費。通過落實政策降費、降低收費標準、實行清單管理三大方面實現政府性降費。2017年上半年,取消、停征了41項中央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了13項檢測收費標準;對工業企業停征江海堤防工程維護管理費2年,實施了“五險一金”的階段性降費;建立涉企收費公示制度,向社會公開收費信息。
各項稅收優惠和減免政府性收費政策的落實,為企業減輕了負擔,增加了效益。在營改增四大行業中,稅負下降或持平的企業占98.5%,減稅面最大的是生活服務業,達99%以上。行業減稅效應外溢明顯,減稅紅利有效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激發市場活力,引導企業脫虛向實。以減負換取“加法”,宏觀上,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利于增加投資就業;中觀上,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利于動能轉換;微觀上,促進企業“雙創”活力釋放,利于多元發展。
對實體經濟進行減稅降費,在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情況下,大大增強了實體經濟發展動能。減稅降費帶動了企業主動加大研發投入,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2%,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幅3.4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4.4%。從政策走向來看,未來稅收將持續定向施策。包括支持小微企業、推動創新創業、促進研究開發等方面的稅收支持政策都將延續并擴大。
經濟運行通過減稅降費等正向激勵措施,呈現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2017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3萬億元,同比增長8.3%。財政收入盡管受減稅降費影響較大,但我省財政收入總體平穩,完成情況好于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1-7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增長9.6%和11%,增幅分別比上半年回升1.6個和1.7個百分點。
答記者問
記者:近幾年我省采取了許多清費減負的政策措施,請問物價部門在收費管理和監管方面是如何推進的?
劉家城:常言道,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抓好落實是關鍵。近年來,我們在積極出臺清費減負政策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加強收費監管的機制模式,創新收費管理,以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能夠及時落地見效。在總結探索的基礎上, 2015年5月,我局制定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建好“五個平臺”推進涉企清費減負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級價格部門以進一步建好收費清單管理等五個創新平臺為支撐,探索我省涉企收費監管的新模式和新手段。具體來說,就是:建好“陽光價費”服務平臺,進一步推進涉企收費陽光公示;建好收費清單管理平臺,進一步清理規范涉企收費項目標準;建好收費動態監管系統平臺,進一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建好網格化監督檢查平臺,進一步整治涉企亂收費;建好12358價格監管平臺,進一步推進網上督查涉企收費行為。這“五個平臺”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收費監管系統,是我們抓好各項政策措施落實的有效抓手,對加強涉企收費監管、落實清費減負政策措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任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記者:地稅部門在降低企業成本方面有何新舉措、取得哪些成效?
陳秀榕:為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務院“1+4+6”減稅政策,近期,我省地稅部門出臺了“減稅降負十條政策”服務舉措,降低企業成本是十條舉措中重要的一條。在減輕企業成本方面,除了按照國家和省政府有關規定兌現稅費優惠政策外,我們還將聯合國稅部門,進一步擴大“銀稅互動”合作范圍和受惠面,開展納稅信用級別年度評價,深化納稅信用評價結果應用,聯合多部門實施守信激勵措施,幫助誠信納稅企業解決資金短缺和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此外,從2017年7月1日起,對地稅征管的企業所得稅納稅人,不再按月預繳企業所得稅,統一按季預繳,減少預繳稅款對企業資金的占用。
其中“銀稅互動”合作就是要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建立起“以信養信、以稅融資”的良性機制,協助納稅信用A、B級別的納稅人獲得銀行無抵押、免擔保的信用貸款,將企業的納稅信用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動力。截至6月底,我省稅務部門已與9家商業銀行聯合開展“銀稅互動”合作,各級商業銀行今年上半年累計向2096戶企業發放納稅信用貸款和組合貸款91.29億元。據測算,全省13437戶A級納稅信用企業和125824戶B級納稅信用企業均可申請“銀稅互動”貸款項目,約占全省參與2016年度納稅信用評價企業的84.66%。
實行按季申報預繳企業所得稅,6月份我們通過后臺批量調整21350戶企業申報期限,僅按月改按季申報這一項,預計全年緩解企業資金占用逾80億元,減少企業利息支出約4000萬元。
記者:請簡要介紹一下我省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后的稅負情況?
邱大南:試點以來,我省營改增減稅效應逐月放大,試點行業總體減負顯著:
一是試點行業全面減稅。與原營業稅稅制相比,全省試點納稅人總體直接減稅148.1億元,稅負下降23.1%,減稅面達98.5%。“3+7”行業和四大行業均表現為凈減稅,其中“3+7”行業總體減稅63.7億元;四大行業試點納稅人總體減稅84.4億元,稅負下降14.5%,減稅面達98.5%。其中,建筑業減稅8.3億元,稅負下降5.3%;房地產業減稅11億元,稅負下降5.8%;金融業減稅26.6億元,稅負下降13%;生活服務業減稅38.5億元,稅負下降34.3%。從四大行業的26個細分行業看,也全部表現為凈減稅。
二是產業鏈條明顯減負。試點納稅人為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新增可抵扣進項稅額92.2億元。其中:來自“3+7”行業新增抵扣33.7億元;來自建筑業新增抵扣28.9億元;來自生活服務業新增抵扣25.7億元;來自金融業新增抵扣2.6億元;來自房地產業新增抵扣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