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次傳來大消息,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躺著就能賺利息的日子僅剩下一個多月了。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下發《關于支付機構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有關工作的通知》 特急文件,規定支付機構應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
央行要求支付機構撤銷備付金賬戶
《備付金通知》提出,支付機構能夠依托銀聯和網聯清算平臺實現收、付款等相關業務的,應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銷開立在備付金銀行的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規定可以保留的賬戶除外。也就是說,央行要來接管這部分“巨款”。而此次央行支付結算司發布的通知要求支付機構撤銷備付金賬戶也被認為是這一進程的加快。
按照《備付金通知》,若備付金銀行、清算機構發現客戶備付金異常的,應當及時督促支付機構糾正,并及時報告支付機構所在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此外,《備付金通知》要求,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應切實履行屬地監管職責,依法對支付機構和備付金銀行的客戶備付金存管、核對有關工作實施非現場和現場檢查,確保銷戶過程中支付業務連續性和客戶備付金安全。
對未按計劃撤銷的賬戶,要求支付機構逐個說明不能撤銷的具體原因和解決辦法。對于無故拖延銷戶時間的,應加大對相關支付機構以及相關備付金銀行的檢查、督導力度。
支付巨頭“躺著掙錢”的日子將結束
來科普一下什么是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網上購物,消費者要預先支付貨款,這筆錢將放在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賬戶上,等到收貨確認后支付寶把款項匯給商家。這筆預付款項就是所謂的“備付金”。而無數筆備付金聚集在一起形成巨大的資金沉淀,其產生的利息收入讓支付機構賺得盆滿缽滿。
根據人民銀行的要求,支付機構把客戶備付金存管在商業銀行的專戶內。但因為客戶備付金是以支付機構的名義存放在銀行的,對銀行來說是一筆非常可觀的存款。為了爭取備付金的存放,銀行向支付機構支付利息。而第三方支付備付金的利息收益是支付機構舍不得放棄的蛋糕。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和銀行結算的利息收益是按照日均資金沉淀量,按照協議存款的方式計算的。協議存款的價格區間基本是在年化3%左右,高的可以達到4%以上。通過客戶備付金賺利息,對支付機構來說,相當于無風險套利,只要吸納客戶備付金,就可以躺著賺利差,這個利差空間甚至比許多銀行產品的利差空間還高。
支付人士稱,對不少支付機構而言,利用備付金吃利息是重要盈利來源,一般支付機構在銀行開立兩類賬戶,一個是備付金專用存款賬戶,一個是備付金收付賬戶,雖然監管規定備付金不計息,但實際操作中,由于用戶每筆交易的時間差等,尤其是預付卡業務,存款賬戶和收付賬戶之間會形成差額,這部分余額或將成為生息資產。余額越高,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議價能力越強,一般情況下,年化收益率會比活期存款略高。
而據媒體報道,目前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家支付巨頭沉淀的客戶備付金規模合計約萬億元左右,占全部支付機構備付金總量的90%以上。對許多支付機構來說,備付金利息收入相當于當年稅后凈利潤,一旦備付金利息沒了,公司盈虧很有可能發生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