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財經要聞 >

發改委:啟動首批15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建設

日前,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等24個部門發布《關于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戰略實施,在國家物流骨干網絡的關鍵節點,啟動第一批15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建設。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物流成本高企,加快解決物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舉措。”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是推進物流業發展方式轉變、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實現物流業自身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我國物流業‘硬件’和‘軟件’都需得到大力發展和完善,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是降低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企業物流成本水平,增強實體經濟活力的必然選擇。”中國合作經濟學會副會長湯燙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意見》指出,要發揮政府投資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加大對公鐵、鐵水、空陸等不同運輸方式的轉運場站和“不落地”裝卸設施等的投入力度,提高一體化轉運銜接能力和貨物快速換裝便捷性,破解制約物流整體運作效率提升的瓶頸。推動具備條件的物流園區引入鐵路專用線,加強入港鐵路專用線等基礎設施短板建設,支持鐵路專用線進碼頭,打通公鐵水聯運銜接“最后一公里”,實現鐵路貨運場站與港口碼頭、前方堆場等的無縫銜接。

劉英表示,引入社會資本對物流行業進行提質增效補短板是多贏之舉,也是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提升社會經濟運行效率的迫切需要。

劉英還指出,我國物流業標準化程度低,對于跨地區、跨行業系統化運作的物流業而言,標準化程度高低不僅關系到各種物流功能、要素之間能否有效銜接和協調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全社會物流效率的提高,這對于發展我國先進制造業尤為重要。與此同時,建設高質量的物流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構建高標準全球綠色供應鏈。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人生第一證可線上申領 辦理更自由實現...
小米手機銷量首超蘋果 晉升全球第二智...
衣二三宣布關閉服務 共享衣櫥行業生命...
鄭州花園路正在進行升級改造 將為鄭州...
東方今典集團與赤峰市簽訂合作協議 將...
內蒙古赤峰市委書記孟憲東會見東方今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