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以來的新一輪疫情快收尾了。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截至11月21日,我國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已連續5天為個位數。隨著青海西寧、河北辛集等地全面解封,居民的生產生活已逐漸恢復正常。21日,四川省都江堰市全域調整為低風險地區,目前全國還有5個高風險地區、63個中風險地區。在11月20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國本輪疫情整體上進入掃尾階段,但局部地區仍然存在社區傳播風險,需要警惕疫情反復。下一步,疫苗接種、快遞消殺等工作還將有條不紊地進行。
多省疫情得到控制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在11月2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截至目前,本輪本土疫情波及的省份中,有8個省份連續14天以上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額濟納旗、黑河、大連等邊境口岸城市疫情得到快速有效處置。多個省份在一個潛伏期左右控制住疫情。全國本輪疫情整體上進入掃尾階段”。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也表示,目前全國的疫情整體呈現向好的形勢,多省疫情均已得到控制,除了遼寧省大連市以外,其他省份近日僅個別地方有零星病例報告,病例主要來自集中隔離點和風險管控區域。
國家衛健委官方網站數據顯示,11月20日0-24時,我國新增本土病例4例,其中遼寧3例,均在大連市;云南1例,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無新增死亡病例。
在治愈率方面,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介紹,這一輪疫情從10月17日開始,截至20日上午已經有647名患者,也就是超過40%的患者治愈出院。
“在醫療救治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第一時間選派高水平的國家級的醫療專家,同時把病人集中到綜合能力強的綜合醫院進行救治。”郭燕紅舉例稱,“比如額濟納旗是西北部的陸路口岸,當地醫療資源比較匱乏,只有一個二級甲等醫院和一個蒙旗醫院,可以說整體醫療力量不是很足。所以將患者集中到呼和浩特市的一個綜合能力強的醫院進行救治,共分六批轉運了164名感染者,轉到呼和浩特市的定點醫院,由國家級、內蒙古自治區和當地醫院專家共同組成專家組救治患者。截至目前,164名患者中有161名患者都已經治愈出院。”
此輪疫情能在較短時間內得到控制,也得益于我國較高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據國家衛健委數據,截至2021年11月20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43074.3萬劑次。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全人群接種率處于全球領先,但是老年人的接種率相對偏低,而老人感染新冠的風險卻遠高于年輕人。所以推進新冠疫苗接種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全力推進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年人新冠疫苗應接盡接。
為此,11月21日,北京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北京市老齡協會三部門聯合發布了《致全市老年朋友一封信》,呼吁全市老年人盡快盡早接種新冠疫苗。在寒潮大風天氣下,石景山區還通過疫苗移動接種車開進小區的方式,方便老年人接種。
加強進口風險管控
盡管長達一個多月的新一輪疫情終于漸入尾聲,但我國外防輸入仍面臨不小挑戰。無論是進口冷鏈食品還是進口非冷鏈貨品,都亟待更好地做好消殺、檢測工作。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要做好進口貨品疫情防控工作,應該加強全鏈條管控力度,特別重視進口貨物源頭控制,做好貨物外包裝和貨物表面消殺,嚴格執行采樣核酸檢測,嚴格落實現有的要求和制度。
“經不斷實踐探索和研究完善,已逐步形成一整套進口冷鏈食品風險管控措施。”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安全監督管理司副司長劉洪彬介紹,對進口冷鏈食品實行專用通道進貨、專區存放、專區銷售,不得與其他食品混放貯存和銷售;對購進的進口冷鏈食品認真查驗進口冷鏈食品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證明、消毒證明;對無相關證明、無追溯信息的進口冷鏈食品,一律不予生產加工和上市銷售。
目前,我國31個省份已全部建成省級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并實現與國家級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的數據對接和共享,強化了跨部門跨地區追溯管理協同聯動。
為更好地預防疫情反復,11月20日,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了新版《進口非冷鏈貨品的常態化疫情防控指引》,要求進口貨品入關時要按規定開展新冠病毒檢測監測,并做好集裝箱和貨物外包裝的預防性消毒處理工作。進口貨品的承接單位建議設置進口貨品的專門存放區,專人負責。進口非冷鏈貨品應遵循分類確定存放期的原則,自進入海關開始到送至消費終端為止,可根據材質、保存條件等確定一定的存放時間。原則上室溫下(20±5℃)不銹鋼、塑料材質的存放時間至少7天,布料材質的存放時間至少5天,紙質、木質、玻璃材質的存放時間至少4天。
在同一天,北京市疾控中心還發布了新版《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快遞和外賣配送人員防控指引》,要求企業應按相關規定組織所有員工進行全程新冠疫苗的接種,做到未全程接種者不得上崗。企業和員工應及時了解配送區域的疫情風險等級,快遞和外賣人員到上述區域配送時應嚴格個人防護措施,做到完全無接觸式配送。(記者 陶鳳 呂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