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成都樓市調控全面升級。當天印發的《成都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住宅供地“兩集中”、法拍房限購、嚴防消費貸經營貸違規流入市場等措施,還有限售“人房比”這樣的新招,堪稱當前最嚴的樓市調控。《通知》自印發之日起執行。
為什么是成都?
國家統計局3月15日發布2021年2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成都二手房價格同比上漲9.3%,新房價格同比上漲6.5%,漲幅排名靠前。
住建部官網3月20日發布,全國兩會結束之際,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帶隊赴成都調研督導房地產工作。倪虹強調,要根據人口流入情況,切實增加住宅用地供應,管控資金風險,建立“人、房、地、錢”聯動機制,從源頭上穩定預期。要針對房地產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采取措施,精準、精細調控,嚴肅查處房地產中介、助貸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遏制投機炒房。
住宅供地總量增長20%以上
實行“兩集中”
據《通知》,成都將增加住宅用地供應,2021年度全市住宅用地供應總量增長20%以上,占經營性用地比例不低于65%,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保障性住房用地“應保盡保”。
同時,《通知》規定,中心城區商品住宅用地全面實施“限房價、定品質、競地價”出讓。競買人在參與商品住宅用地競拍前,應簽署知曉出讓地塊房價地價品質聯動要求以及理性競價的承諾書,承諾書納入土地出讓合同。
2月26日,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司負責人指出,去年以來,自然資源部對重點城市提出要求:穩定合理增加住宅用地供應,將保障供地規模作為第一位的要求。2020年,重點城市住宅用地供應量都超過了近5年平均完成交易量,大多數比2019年明顯增加,“我們要求各重點城市今年繼續增加住宅用地供應量”。
《通知》稱,中心城區商品住宅用地嚴格實行集中公告、集中出讓,合理制定土地出讓方案,堅決遏制非理性拿地,切實穩定地價和市場預期。
集中公告、集中出讓,即“兩集中”是今年推出的一項全新的房住不炒調控措施,成都是試點城市之一。2月26日,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司負責人表示,今年要求各地進一步將住宅用地出讓信息合理適度集中,重點城市要對住宅用地集中公告、集中供應,讓各類市場主體和消費者充分掌握信息,形成合理預期。
在調研中,倪虹強調,成都正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人口流入量大、年輕人多,要大力發展租賃住房,多渠道解決好他們的住房困難問題。
據《成都市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2021年工作計劃》,成都將在2021年供應商品住房19萬套,新增人才公寓2萬套,新增租賃住房6萬套,還將加大新市民群體租賃補貼保障力度,2021年成都計劃發放租賃補貼6000戶。該計劃提出目標,保持房價收入比在全國主要城市中的較低水平,住房租金水平漲幅不超過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限購限售為“萬人搖號”現象降溫
限購限售是樓市調控標配措施,成都這一次又有新舉措。
繼上海、杭州之后,成都跟進實施法拍房限購。
成都這次明確規定,依據合同約定方式通過訴訟仲裁方式取得本市住房的主體,以及通過司法拍賣、變賣等取得本市住房的主體,均應當符合本市住房限購、限售政策的規定。
對這一新政,成都市住建局官方解釋,在司法拍賣的實踐中,競買人應對自身是否符合本市住房限購政策承擔相應后果,一旦司法拍賣成交裁定文書下達,競買人因不符合本市住房限購政策不能過戶,須自行承擔毀拍的法律后果。
成都還規定,法拍房也納入限售管理。成都市住建局稱,法拍房須取得不動產權證滿3年后方可轉讓,其中“轉讓”的方式包括買賣、贈與、以房抵債、互換等。
此外,通過司法處置和股權轉讓取得的開發項目的受讓人,應按照原土地出讓合同和履約協議約定開發條件進行開發,并按照調控要求銷售住房。
值得關注的是,在限購政策上,成都規定,登記購房人數在當期準售房源數3倍及以上的項目,所購商品住房限售期限由3年延長到5年。
這一政策明顯是針對成都樓市部分樓盤因新房與二手房價格倒掛造成的“萬人搖號”現象,以此為購房者的搶購熱情降溫。
針對新房與二手房價格倒掛現象,《通知》還明確將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發布機制。
官方解釋是,近期成都市部分區域二手住房市場出現掛牌價格混亂、哄抬房價、部分業主“抱團漲價”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為提高二手住房信息透明度、促進理性交易,借鑒深圳等城市的做法,成都市擬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發布機制。
成都市住建局稱,加強對二手住房掛牌價格的管控,要求經紀機構不得受理及對外發布明顯高于所在樓盤合理成交價格的掛牌價格。
嚴防消費貸、經營貸違規流入市場
2021年,嚴查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是調控政策的重要方面。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中發表題為《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署名文章中表示,房地產與金融業務深度關聯。目前,我國房地產相關貸款占銀行業貸款的39%,還有大量債券、股本、信托等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多地均采取措施嚴防消費貸經營貸違規流入市場。3月3日,杭州發文,明確嚴格防范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嚴禁發放用于購房首付款或償還首付款借貸資金的個人經營性貸款和消費貸款,嚴格個人經營貸和消費貸真實性審查,加強貸后資金管理。
3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發文,要求金融機構合理控制房地產貸款增速和占比,切實防范消費貸款、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數名銀行中層干部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證實,今年以來,其所在銀行系統全國各地都在嚴格落實防范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相關政策。
此次,成都下發的《通知》強調,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嚴格落實房地產貸款各項管理要求。加強個人住房貸款管理,嚴格審查貸款人個人信息的真實性,切實防范消費貸款、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