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教育 >

牧民斯慶畢力格和他的巖畫博物館

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19日電題:牧民斯慶畢力格和他的巖畫博物館

新華社記者殷耀、朱文哲

蘇泊音溝,一個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西部烏仁都西山的山溝,是牧民斯慶畢力格一家世代生活的地方。52歲的斯慶畢力格從沒有離開過這里,因為這里有他一直喜愛的巖畫。

初次見到斯慶畢力格,他正把相機中新拍的一組巖畫照片拷貝到電腦里,而這些巖畫照片都將洗印裝裱,掛在他自辦的巖畫博物館中。說到斯慶畢力格家的巖畫博物館,還得從很多年以前講起。

斯慶畢力格家在烏仁都西山的山坡上有5000畝草場,從小他就天天在山坡上放羊。“第一次見到巖畫是我十多歲的時候。”一提到巖畫,靦腆的斯慶畢力格立馬打開了話匣子,“我在山坡上放羊時無意間發現這里的山上還有畫,后來才知道,這些石頭上刻的畫就是巖畫。”從那一刻開始,他深深喜歡上了巖畫。

活靈活現的動物、矯健的騎者、跨越千年的出行景象,每一幅巖畫所描繪的場景都深深地刻在斯慶畢力格的腦海之中。“我們這座山里可都是寶貝。”斯慶畢力格指著一張山羊形狀的巖畫照片說,“據說這些都是新石器時期的巖畫,距今已經有近5000年的歷史了。”在他的心里,這些場景宛如一場跨越千年時空的對話。

一次偶然的機會,旗里的攝影愛好者巴特爾來到烏仁都西山拍攝植物,找到斯慶畢力格當向導。看到巴特爾曾拍攝的多張巖畫照片,斯慶畢力格眼中滿是亮光,這不就可以把巖畫“搬”回家嘛!

買相機、學攝影,斯慶畢力格說干就干。

從2013年拍出第一張巖畫照片算起,斯慶畢力格至今一共拍攝了近千張巖畫照片。“拍一千張照片,就說明山里有一千幅巖畫,這山溝里遍地都是寶!”斯慶畢力格說。

2018年,斯慶畢力格在家里辦起牧家樂,小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紅火。“要是把牧家樂和巖畫能結合在一起,讓游客品嘗蒙古族美食的同時還能認識和了解這座山里的巖畫,那可是兩全其美的好事啊。”斯慶畢力格說。

2019年,斯慶畢力格在家里建起一座160平方米的展廳,展示他和巴特爾多年來拍攝的巖畫和動植物照片,這座展廳就是如今已小有名氣的巖畫博物館。“巖畫博物館開館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名游客專程來參觀,很多學校還組織孩子們來這里參觀學習。”說到這里,斯慶畢力格的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

多年的巖畫拍攝經歷也讓斯慶畢力格對巖畫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說,最早拍攝巖畫是一種愛好,而后來更多的是記錄這段塵封的歷史。

“隨著歲月的推移和風雨的侵蝕,有些巖畫的清晰程度已經有所下降,我希望我的拍攝能把這些巖畫最美的一面保留下來,為正在進行的巖畫保護工作添一份屬于我的力量。”斯慶畢力格說。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