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教育 >

“發現·中國古村鎮”系列活動在京啟動

2月4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主辦、中國文物學會古村鎮專業委員會承辦的“發現·中國古村鎮”系列活動在北京線上啟動。

本次活動將圍繞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兩大主題,以形態豐富的古村鎮為服務對象,整合媒體、學術、融資等領域資源,為古村鎮的保護與開發,提供傳播、規劃、營銷等方面支持,幫助各地尤其廣大中西部地區的鄉村振興工作,打造有效的文化抓手。活動為期兩年,期間將為至少50個古村鎮提供服務支持。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表示,作為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的雙重載體,古村鎮在“雙循環”格局構建、城鄉關系調整、文化傳承等領域,將扮演重要角色。同時,對于這一文化遺產類別的保護與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課題。

目前,全國一共有6819個古村鎮被列入國家傳統村落名錄,799個古村鎮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還有一部分富有價值的古村鎮未被列入國家名錄。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許多古村鎮仍面臨著衰落甚至消失的危機。“古村鎮當前不同程度存在著人口流失、建筑頹廢,信息、資金匱乏,產業、設施老化等問題,尤其是缺乏追隨時代潮流、市場需求的發展主題及落地項目。”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古村鎮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鄭國珍說。

與會專家介紹,古村鎮的當代發展,集中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隨著人口與資源加快向城市集中,農村人口進一步流失,古村鎮“空心化”程度加重;其次,在運營、宣傳等方面,沒有找到契合自身歷史文化基礎的發展主題。要么模仿照抄,脫離自身實際,要么坐吃老本,創新不足。此外,古村鎮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普遍缺乏升級發展的充足資金。

鄭國珍表示,針對古村鎮面臨的問題,“發現·中國古村鎮”系列活動,有的放矢地整合了多領域資源,致力為各地古村鎮,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古村鎮提供支持服務。在展示中國古村鎮和諧自然之美、淳樸人文之美、厚重歷史之美的同時,加快它們與時代潮流、政策導向、社會需求、村落企劃的接軌、融合與發展。(馮朝暉)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