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焦點新聞 >

外國專家成功復制中國古代戰車:這是當時全球最好的戰車

不看不知道,兩千年前的戰車竟然會如此精美!

事情要從在湖北棗陽發現的曾國墓葬群說起:湖北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最早在2002年就被發現。2014年,國家對其進行大規模發掘。除發現不少文物之外,更令人震驚的,是考古隊員在此發現了一座巨大的戰車坑。里面28輛春秋戰車一列排開,十分壯觀。這是中國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的春秋戰車坑,曾國墓葬群也因此被評為2014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出土28輛戰車的車坑

和有49匹馬的遺骸的馬坑被分別發現了

令人詫異的是,在曾國墓的發掘現場罕見的出現了兩個外國面孔。這兩個人,時而在戰車坑內測量數據,時而繪圖對比,時而低頭交流。看著和外國來的“軍事間諜”一樣。

事實上,這二人確實是來“刺探情報的”,不過讓他們感興趣的目標是中國兩千年多年前的戰車。他們計劃在實地參觀測繪后,利用傳統技術復制一輛中國春秋時期的雙馬古代戰車。

軍史學家麥克·洛斯(Mike Loades)曾經復制和測試過世界各地的古代戰車。但唯獨沒有試駕過中國的古代戰車。中國古籍中對于戰車在古代的作戰方法沒有詳細的敘述,這使他對中國戰車興趣頗豐。

▲別看年齡大,射箭的準頭可不差

羅伯特·赫福德(Robert Hurford)則是文物復制專家。擁有豐富的復制戰車的經驗。雖然戰爭的整體結構類似,但是中國戰車和當時聞名的中東戰車有著相當大的差別。在他們的實際考察中,發現中國的戰車確實有其他任何戰車都無法比擬的獨到之處!

幾根木頭也能叫先進?小車也有大智慧

首先,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大!同時代以及后世數百年內,只有中國大規模使用了駟馬戰車,用現代的汽車來作比喻的話,中國戰車的“發動機馬力”要倍于其他國家的戰車!

▲赫梯車戰的場景

雙馬戰車較為靈活但是穩定性較差

此次他們考察的曾國戰車屬于中國春秋早期的戰車,使用雙馬拉動,搭載三名乘員。但即使如此,相比于其他國家的戰車,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擁有一個巨大的輪子。

▲雙馬拉動的戰車就有56英寸直徑的巨輪

換算下來有142厘米!

這是其他國家戰車完全無法企及的

▲和古代埃及戰車進行對比

簡直不像同一時代的東西…

如果說“大”不能作為高技術含量的參考,那么另一個遠超國外戰車的指標,就是驚人的輻條數量。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戰車有18根輻條。而春秋戰國時期的戰車,輻條竟然多達28~30條以上!

▲埃及戰車小輪六根輻條

▲中國戰車大輪二十八根輻條

▲這使得中國戰車的地形適應能力更強

也能為士兵提供更加穩定的作戰平臺

▲不僅讓馬更省力

更多的輻條也能增加車輪的耐久度

試想一下如果兩國戰車同時斷了5根輻條…

除了車輪之外,車軸的布置也完全不同:

▲埃及戰車的車軸在平臺后端

平臺會上下搖動起到減震的效果

▲中國戰車的車軸在中部

這樣能使車輛載重更高

這樣馬拉起來會更加省力

古法復刻:木頭和青銅創造的奇跡!

前期考察結束,二位在中國收獲頗豐。于是回到英國開始戰車的復制工作。為了盡力還原古代中國戰車,他們選用了手工古法制作。

或許許多人不太注意,但是車輪的確是人類文明史上相當偉大的發明!縱觀人類文明,車輪甚至是比蒸汽機、互聯網還要重要的發明!“輮”是一種古老的制輪方法,通過使用明火使潮濕的木頭軟化,之后定型為圓弧狀。成型之后的木頭,會更加的堅韌,成為優質的車輪。

▲羅伯特選擇了蒸汽輮輪的方式

這使得溫度更容易控制

▲然后使用特殊工具定型

半個車輪就這樣做好了

在最關鍵的輻條上,羅伯特犯了難:如何將如此之多的輻條完好的輻條同時完好的卡進車輪里呢?

▲中國的輻條不同于埃及的圓柱形輻條

他是一個過渡自然的榫卯結構

▲在出土的戰車中,我們發現輻條

并不都是一樣長的

而是有長有段交錯排列

▲這樣精巧的設計使得輪子在批量生產時

更容易安裝。而且強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車軸是更加關鍵的部分,古代沒有滾珠軸承,如何讓木頭之間的“硬摩擦”變得順滑顯得格外講究。輪軸的長度顯得格外重要:

▲長輪軸不僅有更好的承重

而且能讓輪子更加固定避免不必要的滑動

▲巨大的輪軸

然而,木質的輪軸畢竟強度有限,在木質的輪軸之外需要加上許多的青銅部件。這些部件不僅起到增加輪軸強度的作用,更能起到裝飾、體現身份的作用。

▲委托中國南京博物館進行鑄范和澆筑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火星表面“大量液態水在流動”?可能是沙子
騰訊COO任宇昕:AI將來能創作天才藝術作...
大數據浪潮下,「管理會計」迎來新機遇
日媒民調顯示日本過半民眾不支持對中國讓步
背靠中國,東南亞這國底氣充足,竟然敢...
俄軍好慘!等了幾十年終于有比美軍先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