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焦點新聞 >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來參加“優化營商環境北京在行動”新聞發布會

3月18日上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和我委聯合舉辦的“優化營商環境北京在行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召開。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楊旭輝出席發布會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工作安排,在去年出臺率先行動實施方案和136條政策措施清單的基礎上,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市財政局、市規劃國土委、市城市管理委、市商務委、市工商局、市金融局、市高級人民法院、市電力公司等單位,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精準制定了一批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形成了“9+N”的政策體系,努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在世界矚目、振奮人心的全國“兩會”召開之際,這批政策集中公開向社會發布,既是市委、市政府率先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的一次重大行動,又體現了全市上下加快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一、主要做法和考慮

高位推動,加快形成全市齊抓共促的工作格局。去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上指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蔡奇書記、陳吉寧市長對涉及問題親自協調,對重要任務親自部署,對政策出臺親自把關。今年以來,圍繞“9+N”政策出臺,市領導召開了35次調度會,部門間召開了158次協調會,全市61個相關單位和16個區齊心協力,努力打造與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相適應的營商環境。

對標一流,全力打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新高地。堅持以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為導向,借鑒國際領先標準,認真對接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方法學,在改革政策設計上與國際接軌。比如在企業跨境貿易方面,采取多項舉措優化報關報檢和查驗,便利單證辦理,推廣應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主動引入國際通用的行業規范和管理標準,進一步提升做事規則的國際化水平。

系統優化,大力提升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質量。堅持以建設服務型政府、進一步提高服務企業能力和水平為核心,聚焦辦理施工許可、開辦登記、納稅、獲得電力、跨境貿易、獲得信貸、登記財產等重點環節,在充分聽取企業需求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制約因素,加大改革攻堅力度,努力為企業發展提供更貼身更貼心的定制服務。

簡政放權,深入實施“三精簡一透明”的改革舉措。以精簡環節、精簡時間、精簡費用、增加透明度為重點,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發展“互聯網+政務服務”,創新服務方式,優化服務流程,努力為企業創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營商環境,切實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最大程度為企業松綁減負。

注重實效,著力解決好“最后一公里”問題。為確保政策實施效果,一方面對全市各單位基層工作人員開展政策培訓,讓每個工作人員深刻了解政策內涵、改革措施、操作規程,切實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效率,把政策落實落細落地;另一方面積極面向企業開展多種方式多種渠道的溝通解讀,提升相關政策措施的知曉度和應用度。

二、主要政策和措施

本市出臺的“9+N”政策體系,就是要針對營商環境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按照“三精簡一透明”原則,精準施策、重點突破,從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不斷增強企業和社會對北京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獲得感。

精簡環節。能簡則簡,能合則合,讓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在社會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方面,實施分類管理,精簡了審批前置要件,搭建了建設項目“多規合一”協同平臺,優化技術評估環節,建立施工圖聯合審查和竣工聯合驗收的工作機制,明確社會投資的房屋建設工程不再強制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招投標。在獲取電力方面,精簡用電報裝資料種類和數量,取消了小微企業內部工程圖紙審核及中間檢查,使辦電環節由原來的6個減少到3個。在繳納稅費方面,推出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和“一次不用跑”清單,納稅人在網上即可辦理清單事項或最多只需要到稅務機關跑一次。優化住房公積金登記開戶辦理流程,簡化申報材料,將原有6張表單簡化為1張申請表。在不動產登記方面,推廣“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改革,實施“一窗辦理”舉措,將當前房地產登記所需的交易、稅務、登記3個部門調整為一口受理、內部流轉、并聯審批、減少環節。

精簡時間。去繁就簡,能壓則壓,大幅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和行政審批時間。開辦企業方面,推動設立區級企業開辦大廳、實現“只進一門,只對一窗”,推廣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線上申請登記最快當日即可辦結,擴大名稱自主預查范圍、最快20分鐘可完成名稱登記,工商登記所需時間從8個工作日壓縮至1-3個工作日。推出初次申領增值稅發票快捷辦理套餐,將領取發票的時間由10天壓縮至1天。施工許可方面,通過再造審批流程,社會投資建設項目辦理時限壓縮至45個工作日以內。市政接入方面,按照注重審批向注重監管、串聯向并聯轉變的思路,承諾辦理總時限不超過40個工作日。財產登記方面,積極構建“互聯網+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限壓縮到1-5個工作日。跨境貿易方面,加強京津兩地通力合作,京津口岸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原產地證2小時辦結,由京津商務部門簽發的自動進口許可證、出口許可證1個工作日內可完成審批。推動實現檢驗檢疫全程網上辦理,辦理時間由36個小時縮減到2小時。

精簡費用。我市在去年為企業和社會減負超過400億元的基礎上,再次大力簡政減稅減費,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開辦企業方面,完善公章刻制即時自動備案機制,為企業免費提供刻制公章服務,取消了平均300元的成本,預計每年減輕企業負擔6000萬元。跨境貿易方面,對企業反映強烈的口岸不合理收費行為予以清理和規范,依法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收費問題,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獲得電力方面,開展小微企業“零上門、零審批和零投資”三零專項服務行動,按照2017年相關數據測算,可為客戶節省外電源投資約12億元。

增加透明度。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原則,明確政務辦理規范標準,推動政務信息公開,主動接受企業和社會監督。政策制定公開方面,“9+N”的政策措施將在首都之窗和各相關單位網站全部公開公示,營商環境涉及事項的辦理流程、費用、承諾辦理時間、監管政策等以中英文雙語形式在各單位官網上公布公示。以信息化推動政務辦理公開方面,在建設項目審批領域,依托全市在線審批監管平臺,15個部門和16個區全部上網,推進“一網審批”。在開辦企業領域,開通網上辦事服務系統“e網通”,按照“一數一源、信息共享、協同辦理”的原則統一部門間信息共享交換標準,打通不同層級、不同部門信息系統之間的共享通道,逐步實現企業開辦事項網上辦理。在納稅領域,推進國地稅服務融合、征管協同、信息共享。在獲得信貸領域,完善和豐富“信用北京”及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網站服務功能。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9+N”政策只是起點、不是終點,需要堅持長短結合、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下一步我們將聘請權威的第三方機構開展政策效果評估,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并以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三周年評估和中關村(000931,股吧)創新發展40周年為契機,研究制定本市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我們堅信,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們一定能夠把北京打造成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高地,成為我國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排頭兵。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英媒:中國鋼鐵業無懼美國關稅 潛在連...
“巨無霸”A380訂單減少,空客準備計劃...
“獨角獸”時代來臨 熱潮尚需要冷思考
“花開盛世 錦繡方城”2018中國·方城...
寶駿560換了馬甲成了寶駿530!請問神車...
工商總局:2017年共受理消費者投訴24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