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交易日,四家千億市值光伏組件上市公司股價持續下挫,而部分光伏設備股卻仍在續創歷史新高。光伏板塊經歷“冰火兩重天”。
通威股份(600438)(600438.SH)憑借價格優勢進軍組件業務的事件仍在發酵。“誰沒上游資源誰先死!光伏行業可能要洗牌了。”某光伏企業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說。8月22日,光伏組件四巨頭股價表現延續上一交易日的低迷態勢。隆基綠能(601012.SH)股價跳空下殺,創近三個月新低;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紛紛下挫。
作為光伏制造重地,四川省電力保供當前面臨歷史同期最高的極端高溫、歷史同期最少的降水量、歷史同期最高的電力負荷三“最”疊加的嚴峻局面。該地區讓電于民的限電政策對多家A股光伏企業的項目造成不同程度影響,業內預計8~9月硅料價格仍將維持高位運行。
組件端強調品牌、渠道、規模與服務,通威股份走一體化發展或更多出于自身發展規劃。但當上游企業進軍下游環節時,二三四線組件廠商或會被洗出局。
光伏組件四巨頭市值兩日蒸發逾1200億
隆基綠能成交額連續兩個交易日超百億元,為2021年11月以來首次,股價創今年5月27日以來新低。截至8月22日收盤,隆基綠能報53.41元/股,收跌4.83%。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均跳空低開,截至收盤分別收跌2.94%、1.18%。晶科能源收跌1.84%。
業內人士認為,千億組件巨頭股價連續下挫,與通威股份憑借價格優勢強勢進軍組件行業關系密切。
上周,通威股份以1.942元/瓦預中標華潤電力3GW組件集采,通威的報價相比億晶與隆基報價低5分多錢。這意味著,通威股份正式將其組件業務布局擺上臺面,且率先打起價格戰。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周五(8月19日)二級市場資金“甩賣”A股頭部組件企業,天合光能股價當日重挫逾15%,隆基綠能跌近8%。截至8月22日收盤,這5分錢令天合光能、隆基綠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的總市值合計蒸發了1220億元。
然而除通威股份外,大全能源(688303.SH)、東方希望、新特能源(01799.HK)等硅料龍頭目前尚未有所動作。短期來看,通威股份是憑借近兩年硅料業務積累的資金優勢,布局自主產業鏈延伸,或難馬上撼動組件競爭格局。
今年以來,硅料價格持續上漲并升至歷史高位,致使組件價格高漲。目前,一線單晶組件的價格在2.1元~2.2元/瓦之間,已經超過了不少下游電站投資商的投資收益率底線。
在一位光伏業內人士看來,組件降價直接利好的是電站。“年內硅料一直在高位,硅片和電池片企業相對還能消化成本,直面成本壓力的是組件環節,高價組件已經降低了實際裝機的進度。”他對記者說,“組件降價直接利好的是電站環節,如下游的五大電力集團。通威的低報價戳破了市場的預期。”
目前來看,四川限電對硅料供應影響量略大,硅料緊缺狀態持續,短期內價格仍維持在高位。
據記者了解,多晶硅生產企業從停產到復工,從降負荷再到滿負荷,重啟時間大于硅片環節,影響產出的時間將至少持續10~15天。業內預計,限電影響實際硅料產量4000噸~6000噸。若停電時間進一步延長,硅料減產幅度仍將進一步擴大,預計9月硅料供給依舊緊張,主產業鏈短期價格料難下降。
不只是硅料企業,晶科能源也于21日發布限電影響公告稱,四川晶科、樂山晶科產線按要求降低至保安負荷運營,受限電政策影響,上述子公司產能恢復滿產運行時間尚具有不確定性,該事項會對公司2022年度經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組件行業將迎來洗牌?二三四線廠商或先出局
“行業可能會迎來洗牌,一體化肯定是趨勢。”某光伏企業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當硅料電巨頭進軍組件業務,成本是硅料廠的優勢,價格戰會令光伏一體化趨勢愈演愈烈。”一體化以及新技術迭代,都會使得光伏行業的競爭格局發生較大變化,進而影響產業鏈利潤分配。
“P型電池的轉電效率已到理論極值,為追求進一步降本增效,N型TOPCon電池技術逐漸嶄露頭角。新技術變革的驅動下,光伏行業某些環節的巨變可能會超出市場的預期。”前述高管對記者說。
通威股份“攪局”組件端的同時,光伏板塊已出現明顯分化。8月15日以來,板塊70只股的近一周的平均漲幅僅5%,天合光能、隆基綠能、東方日升(300118)(300118.SZ)等股跌幅居前。部分細分材料與設備龍頭繼續走強,科創板光伏企業奧特維(688516.SH)與高測股份(688556.SH)均于8月22日創出歷史新高,分別報404.07元/股、102.16元/股,近60日股價分別累計上漲92.53%、100.41%,大幅跑贏大盤。
光伏指數自4月末開啟主升浪以來,已較低點大漲96.88%,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為14.56%。而截至8月22日,A股31只主要股指的年漲幅均為負數,表現最好的是紅利指數,年內微跌0.03%。
在前述光伏高管看來,光伏產業環環相扣,通威做組件并不是說公司利潤一定會爆發,而是戳破市場原有預期。“新玩家沒有資產包袱,可能也會擾動行業競爭格局。但小廠商很難玩下去,至少現在的一體化龍頭仍具備規模、渠道、資金優勢。”他對記者說。
他進一步指出,通威股份進軍組件業務,可能令國內競爭力較弱的二三四線低價競標企業逐步出局,這不僅推動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還會影響二線廠商的估值定價。
22日,東方日升股價跳空低開,收跌7.03%,近兩個交易日累計下跌14%。東方日升是屬于非一線組件廠商,2020年~2021年,公司連續兩個年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今年一季度,東方日升的業績明顯改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逾280%。
“海外市場、國內分布式市場是頭部組件廠盈利的主要來源,而獲取海外市場份額要經過和客戶長期的合作建立信用,強調了組件廠品牌、渠道和服務的積累。行業競爭或會刺激頭部企業繼續提高效率、加大研發投入。一體化大型組件企業依然可以有不錯的增長,未來可能是‘量增價平’。”上述高管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