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焦點新聞 >

北京非營利性機構登記工作要在2021年底前完成營轉非

各地落實“雙減”工作的腳步正在加快。繼教育部發布“營轉非”的相關文件后,9月15日,據北京市教委官方微信公眾號信息顯示,北京市教委會同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人社局和市通信管理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義務教育學科類培訓機構登記為非營利機構相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中明確要求,非營利機構登記工作要在2021年底前完成。超過時限仍未申請登記非營利法人的營利機構,將依法終止義務教育學科類培訓機構的辦學資格。

據《通知》顯示,現有登記為營利法人的義務教育學科類培訓機構(以下簡稱“現有機構”)里,符合“雙減”政策要求、辦學規范的,可以申請登記為非營利機構。在申請過程中,主要包含三個主要程序。

從三個程序具體來看,現有機構需要向區教育部門申請新辦學許可;同時按照《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規定提交相關材料,向區民政部門申請設立新非營利法人;并及時注銷現有機構的原辦學許可。

具體到操作層面上,“營轉非”工作實行雙重管理體制,涉及教育部門和民政部門兩個單位。其中,教育部門為業務主管單位,負責前置許可審批和日常業務管理;民政部門為登記管理機關,負責法人登記和監督檢查。

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委員、市民政局副局長趙學剛曾在此前表示,“營轉非”工作中,市民政局主要負責做好校外培訓機構的非營利法人登記管理工作。“登記主要有四個程序:申請人要先在教育部門取得《辦學許可證》等批復文件,然后向同級民政部門提出法人登記申請。民政部門將審核所提交材料的真實、合法。再由民政部門進行核準,依法作出準予登記的決定。不符合條件的要求作出補正。最后是發證,對符合要求的頒發法人登記證書,并及時予以公告。”

此外,市教委也在問答中強調,機構想要登記“營轉非”,須滿足辦學規范要求。“辦學規范主要包括證照齊全、培訓條件達標、培訓內容時間和方式合規、從業人員資質合規、預收資金已納入監管、疫情防控工作規范等各項符合‘雙減‘政策的規范要求。”

從上述《通知》中不難看出,各地落實“雙減”、治理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未來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若想繼續經營,必須先完成“營轉非”的登記工作,在登記完成前,不能從事義務教育學科培訓和售賣新課。

盡管多數學科類培訓機構都處在“營轉非”的調整期,但目前家長們對學科類培訓的需求仍在。由此,北京市教委也發布了首批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這份名單中共包含152家機構,分布在北京市各區,家長們可按需選擇。

在線下學科類培訓監管提速的同時,針對線上學科類培訓的監管同樣正在統籌中。據市教委方面消息,北京市正統籌推進已備案的線上義務教育學科類培訓機構登記為非營利機構工作。教育、民政、通信管理部門也將建立起同審聯批機制。(記者 程銘劼 趙博宇)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河南盧氏縣一山體生態環境遭嚴重破壞 ...
勵普教育收購雙拼域名lipu.com 做大做...
東南電子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 超兩...
影院相關企業3月注冊量創下一年來新高 ...
5年總披露融資金額達3萬億元 “三省一...
宣亞國際(300612.SZ)資產減值損失約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