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寧德時代市值跌破萬億,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萬億寧王”稱號不保
寧德時代股價20日大幅下挫,盤中跌幅一度擴大至7.83%。截至收盤,寧德時代跌7.55%報407.00元,市值一日蒸發775.29億元,總市值跌至1萬億元以下,“萬億寧王”稱號不保。
歷史數據顯示,2021年5月31日,寧德時代總市值首次突破萬億,成為創業板首家萬億市值公司。之后,寧德時代股價一路上行,12月3日盤中沖高至692元,創歷史新高。隨后,寧德時代股價持續回調,截至20日收盤,其股價較高點已跌超四成。
盡管如此,寧德時代目前仍為A股市值排名第8位的公司。貴州茅臺以超2.25萬億市值位居榜首,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分居第二、第三位,市值分別超1.6萬億和1.5萬億。
股東人均虧58萬元
寧德時代突然暴跌,投資者浮虧明顯,有股民反映“賠了二十萬了!”
寧德時代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該公司普通股股東總數13.42萬人。按此計算,僅4月20日,寧德時代股東人均虧損57.77萬元。對比特斯拉Model 3 27.99萬元的售價,平均每名股東都虧了2輛特斯拉Model 3。
為啥暴跌?股民們一臉懵!股吧內不少股民提問,“有啥重大利空嗎?”“不應該啊,什么原因?”也有股民猜測,“陽光電源帶崩的?”還有股民認為,“寧德時代估值太高”“高位都是風險,去年把幾年的漲幅都漲完了”。
另據媒體報道,4月19日盤后,市場有傳言稱,寧德時代今年第一季度預計盈利不到50億元。有研究員指出,每當到報表季,都會有很多版本的傳言,準確性也很難評估。
汽車行業分析師梅松林對媒體表示,“傳言很難評論,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上游電池原材料價格的猛漲已經將壓力傳導到了寧德時代這樣主流電池制造商,接下來還會進一步傳導給電動車企業,如此類推,消費者很有可能將面臨又一波新能源車漲價。”
專家解讀
市場悲觀情緒引發暴跌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指出,“寧德時代暴跌和最近市場積蓄的悲觀情緒有關。從宏觀面來說,宏觀環境作用于股市,這種標桿企業會受到影響,寧德時代前期估值也確實非常高。其次,上海疫情給行業帶來非常多的不確定性,換車頻率、意愿,可能都會受到沖擊,整體悲觀情緒在蔓延。”
劉春生提到,“從成本角度來說,年內新能源車動力電池需要用到的部分原材料價格出現暴漲,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持續的壓力。一旦市場信心動搖,即使對于大企業而言,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寧德時代要證明給市場看,除了有遠期的行業前景,還要拿出切實的財務數據。”
中原證券20日研報指出,截至2022年4月11日,鋰電池和創業板估值分別為51.41倍和37.68倍,結合行業景氣度,維持行業“強于大市”投資評級。結合國內外部分因素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目前行業估值水平和近期板塊個股業績預期,短期板塊總體需謹慎但不宜過渡悲觀,待主要指數企穩則積極關注板塊超跌反彈投資機會。
新聞鏈接
不到兩年市值突破萬億
從“黑馬”到“寧王”,過去兩年間,寧德時代是中國證券市場當之無愧的關注熱點。2019年年底,寧德時代的股價才剛過100元。2021年5月31日,寧德時代市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當日股價達434.1元,總市值為10112億元,也成為創業板首家萬億元市值公司。
此后,寧德時代股價一路上揚,2021年股價增幅超600%。2021年11月,市值一度排到A股第二,僅次于貴州茅臺,超過工商銀行。到去年12月,市值一度突破1.6萬億元。
2022年以來,寧德時代股價開始回調,其所在的創業板股指也下跌了約三成。
寧德時代今年1月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在140億至165億元間,同比增長150.75%至195.52%。這是寧德時代自2018年上市以來的最高利潤水平。
寧德時代認為業績上升的原因在于,2021年新能源汽車及儲能市場滲透率提升,帶動其電池銷售增長。同時,公司市場開拓取得進展,隨著新建產能釋放,產銷量也相應提升。此外,公司加強費用管控,費用占收入的比例降低。
據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統計,2021年寧德時代約占全球動力電池市場32.6%的份額,已連續五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其合作伙伴包括特斯拉、大眾、北汽、現代等國內外知名車企。
今年以來,雖受疫情及原材料上漲等影響,寧德時代的市場表現仍然亮眼。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聯盟數據顯示,1~3月,寧德時代一季度累計裝車量25.51Gwh,占比49.75%,在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中穩居第一。另據SNE Research機構統計,1~2月,寧德時代位列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首位,出貨量為18.4GWh,市場份額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