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時隔24個交易日后,成交額再度突破萬億大關,上一次市場成交額突破萬億為3月31日。
A股三大股指5月11日開盤漲跌互現,進入連續競價交易后,滬深兩市放量上攻,早盤成交就突破了6000億元。午后,地產、汽車股的上漲帶動兩市沖高,滬指更是一度收復3100點關口。但隨著復星醫藥、比亞迪等熱門股漲停打開,兩市震蕩回落漲幅收窄。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0.75%,報3058.7點;科創50指數漲3.12%,報1002.46點;深證成指漲1.8%,報11109.48點;創業板指漲3.07%,報2346.15點。
看大盤 兩市成交總額破萬億
Wind統計顯示,兩市2168只股票上漲,2409只股票下跌,平盤有218只股票。
5月11日,滬深兩市成交總額10781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的8468億元大增2313億元。其中,滬市成交4730億元,比上一交易日3840億元增加890億元,深市成交6051億元。
滬深兩市共有117只股票漲幅在9%以上,7只股票跌幅在9%以上。
北向資金5月11日合計凈流入22.28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入3.59億元,深股通凈流入18.69億元。
看板塊
半導體扛領漲大旗
在板塊方面,半導體繼續扛起領漲大旗,臺基股份、富瀚微、愛旭股份、瑞芯微等漲停或漲逾10%,芯海科技、派瑞股份等漲逾6%。
餐飲旅游板塊同樣大幅反彈,金陵飯店漲停,眾信旅游、君亭酒店、天目湖、嶺南控股、宋城演藝等漲逾3%。
房地產股震蕩走低
房地產股雖然午后出現一波急拉,但依舊震蕩走低,濱江集團、招商蛇口、保利發展等跌逾3%。
農林牧漁表現不佳,傲農生物、萬向德農等跌逾6%,新農開發、蘇墾農發等跌逾1%。
原因分析
三大原因致A股上揚
昨日,A股上揚主要有以下幾大原因。
一是上海疫情即將到尾聲。目前,上海全市已有8個區和浦東部分街鎮社會面基本清零,這8個區分別是奉賢、金山、崇明、青浦、松江、普陀、嘉定和徐匯。
二是拜登10日在華盛頓向全國發表講話時表示,白宮正在審視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期間實施的“懲罰措施”,這些措施提高了從尿布到服裝和家具的所有商品的價格,他還說,白宮有可能選擇完全取消上述措施。拜登說:“我們正在考慮什么會產生最積極的影響。”他補充說,是否要取消關稅正在討論中。報道稱,特朗普在與北京長期針鋒相對的貿易戰中,對中國商品實施了大量經濟處罰,以支持美國制造的商品。
第三個原因是關于特別國債的傳聞。事實上,關于特別國債一開始是券商研報的建議,隨后有媒體報道。
其中提到,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認為,可考慮增發特別國債,專項用于支持基建、抗疫紓困、發放補貼三大任務,維護經濟社會穩定。預計基建、抗疫、保民生三項將新增財政支出3.7萬億元。其中,抗疫、保民生支出更顯剛性,涉及資金1.36萬億元。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特別國債資金可重點用于支持基建,以發揮基建拉動投資、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
羅志恒建議,應盡快發行2萬億元特別國債。他測算,全年基建投資增速要達到10%,需投入增量財政資金2.4萬億元。
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表示,今年有約9500億元特別國債到期,加上常態化防疫支出增加、土地財政收入下降,年內發行特別國債的必要性上升,在操作上完全可行。
后市操作
采取均衡配置策略
重點關注三個方向
國泰君安認為,指數處于底部區域,短期反彈有望延續。目前來看,市場經過前期連續下跌調整后,整體的殺跌動能開始不足,尤其是市場成交量前幾日大幅收縮。雖然當下市場仍然面臨著各種不確定的因素,但是短期內中觀行業層面已經有熱點和強勢股出現,而且超跌反彈的半導體、光伏等板塊開始持續活躍。此外,近幾日在海外情緒低迷的沖擊下,A股市場持續走強,盡顯韌性,也體現出了市場資金對于當前底部區間的認可。
國泰君安建議采取均衡配置策略。半導體、新能源、醫療等賽道股今日集體大漲,短期不建議追漲,底部空間的夯實仍需時間,反彈并非一蹴而就。后續在超跌反彈后的回調中可適當逢低關注。另一方面可繼續關注穩增長相關度較高的周期性板塊,例如煤炭、建筑、建材等。
對于當前市場走勢,國盛證券認為,指數近期整體表現較強,即使在美股重挫、人民幣加速貶值等利空消息影響下,也未出現進一步下行的情況,表明當前市場對于利空消息已經出現鈍化跡象,同時也是場內拋壓衰竭的表現,因此,指數在當前點位完成底部的構建或是大概率事件,看好5月份的反彈修復行情。操作上,當前行情或已進入輕指數重個股階段,精選板塊以及個股或將大幅提高超額收益,建議重點關注“穩增長”方向的基建以及即將迎來量利加速兌現的光伏板塊。
山西證券認為,在充分消化短期內的海內外利空因素后,政策底不斷夯實,情緒底也已現,短期市場底部已經基本形成,并開始向中期反彈演變,階段建議重點關注三個方向:一是盈利能力強、具有較優防御能力及估值修復空間的大盤價值股;二是地產鏈,建筑一直比較強勢,而地產、銀行短期受銷售惡化影響有所回調,但政策預期改善導致估值仍有較大上升潛力;三是超跌的成長板塊如國防軍工、新能源和大科技板塊,其中業績持續高增長公司存在一定的估值修復空間。
東吳證券認為,短期而言,市場仍有反復的可能,從中長期來看,當前市場股債風險溢價比值超過歷史上90%的時間,長期投資價值凸顯。進入二季度,市場大概率延續修復性行情,但全球加息背景下,行業估值擴張邏輯受損下,要重視公司的盈利能力,業績增長的行業大概率會率先修復,操作上,建議重視穩增長方向的投資機會,同時,關注港股特別是中概股的長期配置價值,謹慎追漲。
本報綜合
上證綜指 漲0.75%
深證成指 漲1.8% 創業板指 漲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