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印發《廊坊市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積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實施 “沖刺全國百強縣、培育全國百強縣、對標全國百強縣”梯隊發展戰略,持續在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步發展上下功夫,著力推進縣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保障改善民生、綜合改革創新,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和綜合競爭力。
三年內,我市將圍繞實施“百強沖刺、百強培育、百強對標”行動、積極培育和壯大縣域特色產業、加快推進開發區能級提升、統籌推進以縣城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開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建設美好生態環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八大重點任務,著力補齊縣域經濟發展短板,加快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
(相關資料圖)
計劃到2025年,全市縣域生產總值突破3050億元,年均增速達到6.5%以上;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2:1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力爭達到25%,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以上;開發區營業收入年均增長率達到8%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5%以上;縣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8%左右。
實施“百強沖刺、百強培育、百強對標”行動。三河市作為“百強沖刺縣”,將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聚焦加快推進與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霸州市作為“百強培育縣”,將在經濟總量、有效投資、增長潛力等方面加快補短板、強弱項、鍛長板、擴優勢,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力和發展質量。大廠、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將對標“全國百強縣”,圍繞各自發展定位,堅持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加快提質發展。
積極培育和壯大縣域特色產業。梳理各大產業方向,進行深入研究分析,選準延鏈補鏈、招商引資突破口,著力引進一批產業鏈頭部企業、核心技術企業,加快補齊產業鏈短板弱項。強化傳統產業迭代升級、引導企業加快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實施產品、企業、區域品牌“三位一體”品牌戰略,以特色產業集群為突破口,做大做強特色品牌。立足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發展方向,開展精準招商,大力引進現代商貿物流總部,加快項目落地和建設進度,力促現代商貿物流產業提質提效。
加快推進開發區能級提升。推動符合條件的開發區實施擴(調)區和托管,拓展項目承載空間,不斷優化園區綜合承載能力。深入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重點建設項目加快建設進度。聚焦京津科技創新資源,壯大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主體,打造高水平研發平臺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統籌推進以縣城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高起點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全面編制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強化城市設計管控,打造美麗縣城。把有特色資源、區位優勢的建制鎮培育為特色小城鎮。依托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和專業村鎮,打造一批承接疏解、創新創業、文旅康養等多種類型的特色小鎮。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產業現代化。以農業特色產業園區、龍頭企業為依托,推動農業規?;?、集群式經營和發展,到2025年,農業產業化水平穩步提升,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800億元以上。打造特色突出、三產融合的現代農業園區或特色主導產業,到2025年,實現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綜合收入18億元以上。
大力開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深入推進國、省道改建工程,提高縣城、鄉鎮、村街之間路網連通水平,努力構建層次清晰、功能完備的農村公路網絡。強化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推進城鄉配電網建設改造升級,布局實施村級天然氣利用工程,加快推進天然氣配套支線管道擴展延伸。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南水北調“北三縣”供水工程建設,實施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項目、農業灌溉水源置換工程,全面提升縣域水資源供給和保障能力。
全面建設美好生態環境。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環首都生態建設為抓手,實施重要生態廊道建設工程、主要城鎮綠化帶建設工程等促進生態系統修復。推進縣域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用能單位能效提升。加快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提高畝均效益。完善能源、水資源、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機制,淘汰落后產能、積極化解過剩產能,積極探索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水利、生態旅游等綠色發展業態。
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布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等大型設施,合理配置中小學和幼兒園資源,形成多層次、全覆蓋、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務網絡。建設市縣鄉村四級公共體育設施網絡、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等,不斷提升社會公共服務水平。2025年,各縣(市、區)各類基本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能,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全面實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