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11時,伴隨著一陣巨響,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搭載著22顆衛星,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創造了我國“一箭多星”,即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紀錄。
一顆衛星從制造出廠,經火箭發射進入太空軌道,在此過程中,也會碰到各種各樣的風險。很多人疑惑,保險可以“保人”,也可以“保物”,高端技術產品的衛星,有保險可以保嗎?能保哪些情況?保費貴嗎?
有衛星保險嗎?
有!而且還有強制保險
孩子教育可買教育金保險、新車上路要購買“交強險”,甚至寵物看病都有寵物險……保險已經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你知道嗎,原來衛星也有保險的!
所謂衛星保險,是承保指衛星以及同衛星發射服務有關的各類風險的保險產品。
據平安產險方面介紹,衛星保險險種主要以衛星全生命周期為基礎,依據不同風險特征進行險種拆分,包括衛星/火箭發射前保險、衛星發射保險、衛星在軌壽命保險、衛星發射第三方責任保險等。
從制造到在軌運行,保險幾乎可以貫穿一顆衛星的各個階段。比如,在衛星發射前,衛星制造保險主要承保的風險包括衛星制造與安裝過程的風險以及各零部件的測試風險。
針對衛星轉運、燃料加注等流程產生的風險,衛星/火箭發射前保險承保運載火箭或衛星從制造廠出場吊裝起運至發射場的運輸風險、在發射場的存儲及轉運風險,在技術中心和發射中心的測試、衛星與火箭對接、燃料加注等過程中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的運載火箭或衛星的損失。
衛星發射過程中,衛星發射保險主要承保衛星在火箭飛行段或在軌運行初期的損失風險。本次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平安產險便是承保衛星發射險的首席保險人。
當衛星處于在軌運行階段,衛星在軌壽命保險主要承保衛星在預定的定點軌道上因意外事故導致衛星運行失靈,無法正常工作或部分喪失工作能力,或因事故致使衛星壽命縮短等損失。此類產品保單期限1年,逐年續保。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幾種保險產品為衛星制造方或發射方自愿投保。但是衛星發射第三者責任保險,是國防科工局對目前所有商業發射項目的統一要求。也就是說,如同新車上路都要購買交強險,所有商業發射項目都要統一投保衛星發射第三方責任保險。
為什么國防科工局會如此要求?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云分析指出,衛星發射第三方責任險是承保航天發射準備、發射時及發射后一定時期內造成的與發射活動無關的第三方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的保險。衛星發射時,碎片、衛星墜落或與其他航天器碰撞,都屬于責任范圍。由于航天衛星發射的特殊性和高風險性,在衛星發射過程中,即使衛星本身發射成功,其殘骸也可能造成第三方的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
“衛星發射第三方責任保險作為責任保險,除了遵守國際公約,更主要的是為了保障衛星發射過程中遭受損失的第三方的利益。同時,也是降低發射方經濟損失的有效工具。”楊澤云補充表示。
保費貴嗎?
貴!億元保單了解下
研制并發射一顆衛星,資金投入數以億計,給衛星買保險貴不貴呢?
平安產險方面分析稱,衛星保險屬于特殊風險的一種,具有高保額、高價值和高風險的“三高”特點。衛星保險的費率厘定既要考慮到衛星、火箭自身技術成熟性和可靠性的諸多技術因素影響,定價機制比較復雜。
那發射一顆衛星,到底需要支付多少保費呢?
記者查詢相關項目公告發現,2021年6月9日,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風云三號05星航天保險采購項目中標公告》(以下簡稱《中標公告》)顯示,該項目總保費為4598萬元。
4598萬元保費對應的保障額度是多少呢?《中標公告》列明,風云三號05星航天保險保障責任包括:發射保險,預設保額人民幣117804萬元,無免賠;在軌保險,預設保額人民幣117804萬元,無免賠;發射第三方責任保險,責任限額人民幣6.5億元,無免賠。
照此計算,風云三號05星航天保險保費是保障額度的1.53%。資深精算師徐昱琛解釋稱,衛星發射失敗率高,出險概率大,保障額度也非常高,保費高是不言而喻的。
據媒體報道,去年6月,風云四號B星成功發射背后也有保險助力,且預設保額將近17.8億元,保費就接近一個億。
衛星保險保障額度如此高,保險公司會理賠嗎?答案是肯定的!
2019年11月19日,中國衛通公告稱,截至當日,未能與今年8月發射升空的中星18號衛星建立有效連接,后續與衛星建立連接的可能性很低,即使重新建立連接,衛星也不具備正常通信服務能力。公司已向保險商提交損失證明,正在積極推進后續理賠工作。
2020年1月7日,該公司對外表示,公司已收到保險承保商根據協議約定支付的全額賠付款2.5億美元,公司將使用這一賠款進行現金管理。本次現金管理以人民幣進行,最高額度上限不超過中星18號保險賠款金額(折合人民幣約18億元),且該額度在有效期內可以滾動使用。
找誰買?
除了航天保險聯合體,這些公司也可以
縱覽我國航天保險、衛星保險的歷史,平安產險方面介紹稱,國內航天保險市場基本是從上世紀80年代才正式開始孕育,中間經歷了長征系列火箭連續發射失利,國際再保人普遍不承接中國火箭風險的困難。
記者到,為解決航天保險過分依賴國際市場等問題,1997年,在財政部、央行的組織下,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等9家財險公司和中國再保險共同組建中國航天保險聯合體,建立了航天發射保險專項基金,以支持“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射。我國的衛星發射保險業務成為政策性業務。
到了2004年,原保監會批復江泰保險經紀公司《關于風云二號C氣象衛星發射保險問題的緊急請示》表示,同意在客戶(投保人)自主選擇的基礎上,按照商業化運作原則,安排衛星發射的保險和再保險業務。我國的航天保險、衛星保險的市場化開始逐步推進。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可承保衛星保險的險企主要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北部灣保險、浙商保險、國元保險、江泰保險經紀公司等,已涵蓋絕大多數頭部保險公司和部分中小保險公司。并且,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涉足航天保險。
楊澤云指出,我國科技實力的進步促進了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而衛星保險市場的發展跟隨著我國航天衛星事業的發展步伐。保險業為航天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盡管我國航天事業發展迅速,但總體上仍較少,難以滿足保險的大數法則。同時,為了衛星保險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的衛星保險在承保后,都會在國際再保險市場中分保。因此,衛星保險在轉移發射方風險的同時,也通過再保險將風險轉移到了國際市場。”楊澤云補充表示。(記者陳婷婷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