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股市持續回暖,新股破發現象也不斷減少,5月以來首日破發新股占比下降至一成,為詢價新規以來最低水位。同時,創業板、科創板投資者中簽率下降至去年四季度以來的最低值。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被打新投資者大規模棄購的禾邁股份股價一飛沖天,一度大漲突破1000元大關,成為僅次于貴州茅臺的A股第二高價股。
昔日大規模棄購新股現狀如何?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除了禾邁股份之外,昱能科技、拓荊科技、華海清科、納芯微等熱門賽道次新股近期表現不俗,此前均被投資者大規模棄購。
(相關資料圖)
新股市場顯著回暖,中簽率下降
近期,隨著股市持續回暖,新股上市后的破發現象也不斷減少。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了去年四季度以來的新股破發情況。Wind數據顯示,自詢價新規以來,市場自去年四季度開始出現新股大批首日破發現象,尤其科創板及創業板成為新股首日破發的主要陣地。
去年四季度及今年一季度,創業板及科創板新股的首日破發率分別為18%、30%。今年4月份,市場接連下挫,新股行情也顯著下滑,4月份科創板及創業板新股的首日破發率達到了53%。
5月以來,市場顯著回暖,破發現象也明顯減少。除了北證3只新股首日破發以外,5月及6月僅觀典防務一只科創板新股破發,并且觀典防務是由北交所轉到科創板上市的,不募集資金,也不涉及股民打新。而7月以來,又有3只新股破發,全部板塊的破發率達到23%。
也就是說,5月以來,合計上市62只新股,僅7只破發。
隨著破發的減少,投資者的新股申購熱情也較前一段時間顯著回暖。
華西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金工首席楊國平近日在研報中指出,2022年6月,創業板A、B、C三類投資者中簽率中位數分別為0.027%、0.024%、0.013%;科創板A、B、C三類投資者中簽率中位數分別為0.026%、0.023%、0.012%。創業板、科創板投資者中簽率下降至去年四季度以來的最低值。同時,創業板、科創板新股上市首日漲幅較年初有所提升。
棄購率較高的次新股表現如何?
Wind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上市的次新股中,共有22只個股的主承銷商包銷比例超過2%(即棄購比例超2%),其中15家為科創板公司,7家為創業板公司。
從券商包銷比例來看,過去一年中,投資者中簽后棄購比例最高的5只新股均于今年4月中下旬上市,分別是納芯微(棄購比例13.38%)、中一科技(11.81%)、經緯恒潤(10.87%)、賽微微電(8.28%)、峰岹科技(7.91%)。
從棄購金額來看,共有9只新股的棄購總額超1億元,其中納芯微以7.78億元的棄購規模雄踞榜首;其次是經緯恒潤、禾邁股份、中一科技,棄購規模均超過3億元;翱捷科技、峰岹科技、賽微微電、昱能科技、拓荊科技的棄購規模也超過1億元。
從這些棄購率較高股票上市后的股價走勢來看,截至7月8日收盤,上述22只次新股中有10只破發,其中跌幅最大的翱捷科技跌幅達到59%,棄購率第二高的中一科技目前相比發行價跌去了約44%。
有3只次新股上市漲幅超100%,分別是昱能科技、拓荊科技、華海清科。此外,棄購率與棄購規模均排名第一的納芯微目前相比發行價上漲約80%。
新能源、半導體等熱門賽道次新股表現亮眼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部分前期被大規模棄購的次新股上市以來漲勢良好,尤其是新能源、半導體等高景氣賽道相關的股票。比如今年6月8日上市的昱能科技,上市首日上漲了78%,隨后股價仍步步走高,截至7月8日收盤相比發行價上漲了228%。
公開資料顯示,昱能科技專注于光伏發電新能源領域,主要從事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中組件級電力電子設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微型逆變器、智控關斷器、能量通信及監控分析系統等。值得一提的是,昱能科技目前最新股價為535元,乃A股第五高價股,僅次于貴州茅臺、禾邁股份、愛美客、寧德時代。
4月20日登陸科創板的拓荊科技則在上市后股價上漲了144%。據悉,拓荊科技成立于2010年4月,主要從事高端半導體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公司聚焦的半導體薄膜沉積設備與光刻機、刻蝕機共同構成晶圓制造三大核心設備,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產業化應用的集成電路PECVD、SACVD設備廠商。
7月7日大漲后一度成為“千元股”的禾邁股份主營業務也屬于新能源賽道。資料顯示,禾邁股份于2021年12月20日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價為557.8元,主營光伏逆變器等電力變換設備和電氣成套設備及相關產品的研發、制造與銷售業務。
此前,由于較高的棄購規模,作為主承銷商,中信證券以3.63億元包銷了遭棄購的65.14萬股。上市首日,禾邁股份漲幅約30%,若以首日收盤價賣出,這棄購的65.14萬股約讓包銷券商賺了1.09億元。
4月底以來,禾邁股份進入上漲通道。截至7月8日收盤,禾邁股份收報936.05元/股,為A股僅次于貴州茅臺的第二高價股。
值得一提的是,從數據來看,前期棄購較多,似乎并不意味著未來股價走勢必然較差。歸根到底,新股上市后的表現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一是公司前期的定價情況,二是公司的基本面,同時也受到市場風格和資金風險偏好的影響。
德邦證券策略首席吳開達就認為,市場化定價下,投資者在詢價過程中的報價行為,一方面取決于價值判斷,即自身對新股的估值,另一方面則取決于情緒因素,即對于二級市場非理性交易的預期。
從數據來看,鑒別破發的新股是否有規律可循?吳開達還在研報中提到,截至今年4月份數據,有4類企業破發比例較高:一是未盈利企業,二是高首發市盈率(攤薄)的股票,三是首發市盈率(攤薄)高于所屬行業市盈率的新股,四是首日發行價格較高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