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財經要聞 >

【天天播資訊】基金經理突破3000人,近半從業不足3年!新面孔頻上業績榜,實力還是運氣?

近幾年,大量“零經驗”基金經理上崗,一批新銳涌現,成為市場主角。

公募基金行業歷史上,罕有基金經理剛出道即頻頻出圈的現象。在基金業績排行榜前列之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面孔”,在近幾年似乎成了普遍現象。不少基金經理“新人”投資經驗較短,憑借著出眾的投資業績,獲得眾多基金持有人信賴,管理規模迅速膨脹,而這顯然與投資依靠“長期經驗”的常識不符。


(相關資料圖)

這是新基金經理實力的體現還是有運氣的成分?剖析新銳基金經理涌現現象的背后,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

首先近年來基金經理隊伍不斷擴張,基金經理人數5年內翻倍,如今已突破3000人,而從業年限不足3年的基金經理人數有1480人,占比47.33%,接近一半。基金經理人數迅速擴張是大量新銳基金經理涌現的基礎。

其次,大多數投資老將難以適應目前的極致結構化行情,一些沒有傳統行業投資經驗的“新人”輕裝上陣,在投資新興產業時束縛較少,加速了新基金經理出圈。

最后,未來基金產品業績表現出眾將離不開背后投研團隊的支持,基金投資圍繞基金經理個人為中心的時代或將逐步結束。

新銳基金經理涌現

近年來,基金行業業績分化,一批擔任基金經理職業年限不長的基金經理涌現,大放異彩,被稱為新銳基金經理。

數據顯示,主動權益基金近一年表現前10的產品中,6只產品的基金經理擔任基金經理年限不足2年,如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的黃海、建信潛力新藍籌的周智碩、信澳周期動力的李淑彥。此外,易方達供給改革的楊宗昌擔任基金經理年限也僅有3.33年。上述新銳基金經理今年業績也均實現正回報。

拉長周期看,新銳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業績同樣表現不俗,如陸彬、施成、鄭澄然、韓創和劉彬等任職基金經理年限不足4年,管理的產品業績近3年表現突出。

新銳基金經理業績表現不俗,受到市場認可,資金蜂擁而入。數據顯示,崔宸龍、劉暢暢、楊金金、鄭澄然、韓創、鐘帥、周智碩等17位基金經理從業年限不足4年,管理規模均超100億元,其中崔宸龍和韓創在職業生涯初期管理規模均不足億元,憑借著優異的業績表現,最新管理規模分別達到375.9億元和292.6億元。

除了上述已經大放異彩的新銳基金經理外,剛剛擔任基金經理不足1年的新基金經理開始嶄露頭角,沖勁十足。如匯添富盈鑫靈活配置近3個月累計回報58.07%,同類型基金排名第一,今年回報23.74%,位居同類型基金排名第8。該產品的基金經理在2021年9月首次擔任基金經理,任職時間11個月。鑫元清潔能源成立于今年1月,至今回報34.79%,其基金經理擔任管理經驗年限剛滿7個月。

基金業績排行榜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面孔”,在近幾年似乎已成了普遍現象。

大量“新人”入局是新銳基金經理出圈基礎

近年來公募基金數量和規模快速增長,對優秀基金經理的需求大幅增加,基金經理隊伍也不斷擴大。此外,由于主題賽道型基金需求旺盛,這些基金主要投向新興產業,基金公司急需有此類行業背景的基金經理加入到投資隊伍中來。一些新面孔的出現,成了必然結果。不過,這只是中國公募基金行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并不會成為長期化趨勢。

數據顯示,2014年底,國內公募基金經理人數歷史首次超過千人大關。2019年,基金經理人數超過2000人。受2020以來基金發行熱潮影響,一大批“零經驗”基金經理上崗,近2年首次擔任基金經理的人數就超1000人。截至2022年6月,基金經理人數首次突破3000人。

具體來看,從業年限不足3年的基金經理人數有1480人,占比47.33%,3年至7年之間的基金經理占比33.35%,從業7年以上的基金經理占比19.32%。可見,近半數的基金經理管理公募基金產品經驗不足3年。

今年已過去大半,首次擔任基金經理的人數已超過300人。預計全年新增基金經理人數有望超過2020年,創下歷史第二。

“新人”基金經理在數量上大幅增加,但是“質量”并未因此下降,并且一些“新人”的背景并不年輕。可以注意到,近年來新擔任基金經理的人員背景異常亮眼,一些專業領域、高學歷背景的基金經理在投資時優勢明顯,如崔宸龍是美國西北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聯合培養博士,主攻材料學方向;一些由賣方、研究員轉變的基金經理,在研究階段積累了豐厚的經驗,在選股和行業趨勢判斷上輕車熟路;一些具備專戶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在絕對收益投資上經歷了市場波動的考驗。

在業內人士看來,基金經理數量增長有利于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會加大行業隊伍的競爭,有優秀基金經理被市場追捧,也有基金經理會受困于業績表現不佳而“黯然離場”。

極致行情加速新銳基金經理出圈

近年來,核心資產遭遇重挫,估值一降再降,這些基金產品的凈值表現不佳,投資者怨言較多,而押注新興行業,具有成長投資風格的基金經理更獲市場青睞。

相對極致的結構性行情對基金經理的投資提出了更多挑戰。一些投資經驗豐富的老將,能很快擴展自己的能力圈,將投資目標轉向新事物和新興產業,對于大多數基金經理而言,打破原有投資思維和擴展能力圈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能力圈的擴展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

沒有傳統行業投資的桎梏,具有新興產業學習、研究背景的新基金經理在投資新興產業時優勢明顯,凌厲鮮明、操作靈活的投資風格在目前的極致行情下更加如魚得水,在市場上也非常具有市場號召力。

在市場端,從今年新任基金經理的投資方向來看,不難看出多數偏向成長股投資。有基金銷售人士表示,無論是新發基金還是老基金持續營銷,具有成長股投資背景的基金經理更受基金持有人青睞。

近年來,互聯網第三方代銷渠道強勢崛起,倒逼傳統基金銷售渠道轉型,逐漸趨向基金銷售互聯網化。基金銷售互聯網化疊加極致的結構性行情,以新能源、半導體等賽道投資為主的基金更易獲得高曝光量,這些基金經理更易出圈。

基金經理對基金影響力將弱化

有基金人士表示,有些基金產品短期表現出眾,不排除個別基金經理賭賽道,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產品表現出眾離不開背后投研團隊的支持,不能一概而論的將新基金經理出眾的業績表現歸因于基金經理“賭賽道”。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頂流基金經理陷入“規模陷進”、對極致行情應對不足,以及離職帶來重大負面影響等問題,讓基金公司意識到整個研究團隊對產品的重要性,而在基金產品上開始減弱基金經理個人的烙印。基金公司在選撥培養優秀年輕基金經理的同時,也在加強基金經理背后研究團隊的支持。

有基金投資人士向記者表示,一位擔任基金經理時間不足2年的“新人”,管理的3只產品沒有重倉新能源,產品凈值在今年均實現上漲,并在近期紛紛刷新歷史最高紀錄,其管理規模從不足5億元迅速提升至最新的100億元,這離不開基金經理背后團隊的支持。

有基金公司高管表示,近年逐漸把更多資源投入到研究團隊上,在薪酬體系上也加大了對研究團隊的傾斜。該高管指出,公司已經走過了靠基金經理打天下、造星的時代,未來基金經理在基金收益上貢獻也將大大降低,基金持有人所關注到的產品業績更多將來自于背后團隊的支撐。

據該高管介紹,公司在規模擴張初始階段,投研人士是通過以基金經理個人為中心進行事業部制的運作,這種模式的確為公司的規模擴張帶來很大幫助。公募行業發展到現在,以個人為中心的事業部制遭遇了規模瓶頸,甚至會阻礙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如果一個人流失,影響會很大。

有基金評價人士表示,新基金經理依靠運氣成名的機會越來越少了,無論是基金評價還是渠道推銷等各個環節,都加強了對基金經理以及其背后投研團隊的考察。監管層也多次表示應堅決糾正基金經理明星化、基民投資粉絲化的現象。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環球精選!部分網點排長隊?北京銀行提...
快訊:限電、限電、限電,影響到底有多大?
快消息!最高抽成70%?水滴籌緊急回應
【環球新視野】神秘“牛散”又出手了!...
【天天播資訊】基金經理突破3000人,近...
今日快訊:靈魂砍價!“一口牙=小鎮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