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外資全資控股券商即將誕生。
9月8日晚間,方正證券公告,擬向瑞信轉讓瑞信證券49%的股權,轉讓價格11.4億元,此次股權轉讓完成后,方正證券不再持有瑞信證券股權。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若方正證券轉讓瑞信證券股權順利,外資瑞信將全資控股瑞信證券,該證券也將成為繼摩根大通和高盛高華之后,第三家外資全資控股券商。
(資料圖)
瑞信中國區首席執行官、瑞信證券董事長胡知鷙表示,瑞信全資控股瑞信證券后,有利于繼續深耕中國市場,推動瑞信本土化戰略的順利落地。
方正證券擬徹底清倉瑞信證券股權
據了解,瑞信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簡稱“瑞信證券”)為方正證券與外資瑞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瑞信”)于 2008 年共同投資設立的證券公司。此次交易前,瑞信持有瑞信證券51%股權,方正證券持有瑞信證券49%股權。
9月8日晚間,方正證券公告,為盤活公司資產,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此前在2021年12月就曾召開董事會同意方正證券擇機出售所持全部瑞信證券49%股權。
公告顯示,瑞信證券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4.97億元,凈利潤4518萬元;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32億元,凈利潤虧損1.04億元。截至2022年6月末未經審計數據,瑞信證券總資產16.43億元,總負債2.32億元,凈資產14.11億元。
相關評估機構評估,瑞信證券全部權益評估價值23.25億元,評估增值8.09億元,增值率53.38%,瑞信證券49%股權對應評估價值為11.39億元。
最終,方正證券和瑞信證券就上述評估結果為基礎,協商確定此次股權轉讓價格為11.4億元。
“我們的合作伙伴已經接受了我們全資控股證券合資公司的提議,對此我們倍感喜悅。我們將繼續投資在華布局,深耕中國市場,推動瑞信本土化戰略的順利落地。”對于此次方正證券轉讓49%股權舉措,瑞信中國區首席執行官、瑞信證券董事長胡知鷙表示。
方正證券表示,此次股權轉讓完成后,瑞信將擁有瑞信證券100%股權,方正證券將不再持有瑞信證券股權,不再享有股東權益。
不過,由于今年上半年瑞信證券虧損1.04億元,按照股權轉讓協議約定的價格調整機制,方正證券預計將至少收回股權轉讓金10.88億元。
經方正證券初步測算,如交割日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此次股權轉讓將增加公司本年度凈利潤約2.9億元;如交割日在 2022年12月31日之后,受公司權益法核算所持瑞信證券股權負收益影響,本次股權轉讓將增加公司交割日所在年度凈利潤不低于2.9億元。
外資全資控股券商增至3家
近年來,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力度加大,外資券商為加大對中國市場布局,相繼采取了包括控股或全資控股、公司更名以及新申請業務牌照等一系列動作。
2021年8月,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受讓其他5家內資股東所持股權,全資控股摩根大通證券100%股權,這使得摩根大通證券成為中國第一家外資全資控股的證券公司。
緊跟其腳步的是高盛高華證券,在2020年3月由外資股東高盛(亞洲)變更為高盛集團并增持至51%后,2021年10月,高盛宣布將收購尚未擁有的高盛高華股權,于次月完成股權變更的工商登記,高盛高華證券成為第二家外資全資控股券商。
彼時,高盛方面表示,獲得高盛高華的全部股權將為高盛在中國的長期發展和成功提供更佳的定位。在高盛收購完成后,高盛高華將更名為高盛(中國)證券有限公司。不過,截至目前,高盛高華的工商登記信息尚未顯示更名信息。
因此,若此次方正證券轉讓順利,瑞信證券將成為第三家外資全資控股的券商。
據了解,瑞信成立于1856年,業務遍及全球大約50個國家和地區,控股股東為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 AG)。瑞信在中國深耕超過60年,2020年6月,瑞信通過增資成為瑞信方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即瑞信證券)的控股股東,并在后續更名為瑞信證券(中國)有限公司。去年8月,北京證監局核準瑞信證券變更業務范圍,增加了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證券自營業務。值得一提的是,瑞信旗下的合資公募——工銀瑞信基金在業內也頗有名氣。
對此,瑞信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杜英樹表示,瑞信在持續推進全資控股中國證券合資公司,截至目前一切進展順利。中國是瑞信亞太乃至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瑞信不僅將中國視為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市場,更是為我們的合作和互贏提供機遇的重要市場。
9月2日,瑞信亞太區財富管理業務主管馬杰明(Benjamin Cavalli)受訪時表示,瑞信集團的目標是“在獲得證券合資公司完全所有權的基礎上,開始在中國提供財富管理服務”,預計啟動時間不晚于第一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