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財經要聞 >

環球視點!數字人民幣+信創等多重催化!金融IT行業蓄勢待發,受益上市公司梳理

近期,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平臺成功完成基于四個國家或地區數字貨幣的首次真實交易試點測試。華西證券研報分析指出,數字人民幣作為金融IT行業的革命性創新試點項目,正在重構整個金融支付生態,帶來更長期的產業擴張邏輯

參與多家銀行支付結算系統建設的金融IT概念股京北方股價自4月27日低點迄今累計最大漲幅達117%

據IDC近期發布的報告指出,2021年中國金融行業IT支出規模(包括:軟件、硬件、IT服務等)達到2186.02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3359.36億元


(相關資料圖)

除了數字人民幣加速落地促進行業發展,西南證券王湘杰在9月19日研報中表示,資本市場改革深入以及金融信創釋放系統替換和適配空間三方面因素共同催化金融IT行業需求

金融信創在20年開始規模化落地,2022年金融信創進入規模推廣階段,2021年第二期試點啟動,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張。根據億歐智庫預測,21年、22年信創投入占比分別達到15%,30%并在23年完成一般系統替換。王湘杰表示,基于金融信創有望進入全面推廣階段的判斷,金融IT行業將迎來高景氣發展

天風證券繆欣君在研報中表示,據測算2015年金融IT投入金額約1087億元,15-20年CAGR約20%;預計未來5年金融IT投入CAGR為15%-20%,對應25年市場規模5464-6761億元

同時,為提高適應各種國產環境的能力,金融IT行業內公司加強和國內各類信創廠商開展合作,著力打造信創生態合力,從目前進度來看,恒生電子、金證股份、宇信科技、長亮科技、頂點軟件、神州信息等多家公司均已基本實現產品的國產適配測試和落地

此外,按照下游客戶類型不同,金融IT大致可分為銀行IT、證券IT以及保險IT。華福證券錢勁宇7月22日在研報中表示,銀行的技術投入一直處于金融機構前列,常年占比70%以上。保險、證券等在技術投入上雖然落后,但未來幾年內有望加速

具體來看,銀行IT方面,目前我國銀行在科技上的投入遠小于美國,尚有較大的上升空間。IDC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銀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的整體規模達到502.4億元,預計2021到2025我國銀行IT市場規模CAGR為14.64%,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185.6億元

中銀國際楊思睿在6月15日研報中表示,由于銀行地位相對較為強勢,大多數銀行自有科技子公司,行業競爭格局較為分散,市場集中度偏低2020年市占率前四的廠商分別為中電金信、宇信科技、神州信息、南天信息,市占率分別為5.9%、4.3%、4.1%、3.8%。

其次,證券IT方面,證券業的技術投入積極性要低于銀行和保險機構,2020年總投入約263億元。但是頭部證券機構的科技創新較為活躍。中國證券機構的信息化建設投入占比較大,數字化建設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民生證券呂偉6月17日研報中表示,從整個證券IT市場格局的角度看,恒生電子無疑具有顯著的領先地位,但其余證券IT廠商在細分領域有其獨有優勢,如金證股份在集中交易、創新業務(如量化、RPA等)上有不俗競爭力;頂點軟件在CRM上優勢明顯,同時在拓展交易業務產品線;贏時勝在估值領域有較強優勢。

由于系統穩定性是機構客戶首選,同時系統的替換和遷移需要承擔很大風險的同時花費大量人力,因此下游客戶在選擇供應商時會持續向有品牌效應的龍頭公司集中,市場份額持續向龍頭集中的趨勢非常明顯,行業格局也基本呈現“一超多強“的格局

最后,保險IT方面,根據艾瑞咨詢數據,2020年中國保險機構技術投入達351億元,其中數字化建設投入占比達41%,預計到2024年,這一占比始終保持在41%-44.3%之間,

上海證券滕文飛等5月30日在研報中表示,整體市場依然保持高集中度的特征,中科軟在整個市場份額中依然保持著龍頭地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行業系統供應商分散,各系統間互相獨立,操作不便。在債券、外匯及大宗商品市場,金融機構普遍采用不同開發商提供的系統,系統功能一般局限于單一領域且僅提供通道類服務,投資人需要再眾多系統中進行分散操作,流程割裂,系統之間互不兼容,操作效率低下。

關鍵詞: 恒生電子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環球視點!數字人民幣+信創等多重催化!...
快訊:本月科創板北向資金增持個股名單...
視焦點訊!開店2.9萬家,悶聲發財,這個...
全球熱訊:國內油價即將迎來第12漲,部分...
環球時訊:千億貼息貸款誰將獲益?醫療...
天天即時:財報暴雷后,阿迪達斯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