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當房地產市場由增量開發轉向存量運營階段,商業地產行業也在不斷探索新機遇。在11月2日舉辦的2022觀點商業年會上,房地產業協會商業文化旅游地產委員會秘書長蔡云表示,現在商業地產面臨的困境不是暫時的,而是動態的,所以從長期來看,對空間的運營是商業地產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
作為煥活存量空間的重要舉措,在推進城市化進程的過程中,城市更新為商業地產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新思路。蔡云分析稱,“截至2021年底,全國有411個城市開展2.3萬個城市更新項目。更新過程中,把低效的物業進行升級,把老商業改造出新內容,形成完整的商業形態,這是商業地產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
城市更新為商業地產提供了施展才華的空間,但究竟如何在空間中尋找未來的發展機遇?
在蔡云看來,多元化的業態、精細化的管理與日益升級的社交需求,都是為空間賦能的關鍵。“首先,未來的商業空間絕非是簡單的購物空間,不是一個購物中心、一個商街、一個綜合體就代表商業地產的未來。第二,空間是覆蓋多種業態的,可適應不同的賽道、不同的環境,所以要對內容進行不斷地更新和細分。第三,商業空間需要借助管理的紅利。進入大資管時代后,面對這么多的商業綜合體、這么多存量,我們怎樣管出效益,讓其增值。最后,人們的社交屬性具有不可替代性,未來,商業空間的內容將更加寬泛,持續性會更強。”
“我對商業地產非常有信心。”盡管受疫情及地產行業調整的疊加影響,2022年商業地產板塊經歷了較大變革,但蔡云對行業信心不減,“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實體商業明顯受到沖擊,但長期來看消費趨勢沒有改變,國內消費空間依舊巨大。隨著存量時代的到來,以運營為核心、持續提供現金流的商業地產經營模式,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