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財經要聞 >

時訊:超千只債基負收益:多只跌超20%,有投資人勸“快跑”!發生了什么?

“距離虧光又近了一點。”面對某純債基金的大幅下跌,有基民這樣抱怨,還有投資人勸道:“快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公開數據顯示,這只基金近一個月虧損5.75%,今年以來虧損幅度高達30%。

事實上,因債券市場大幅調整,近期債券基金出現普遍下跌。11月14日,全市場中長期純債基金平均跌幅達到0.29%,11月15日,再度下跌0.09%。

截至11月17日,今年以來,逾千只債券基金(A/C分開計算,下同)收益為負,其中跌幅超過10%的有107只,跌幅超過20%的有20只。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近一周,民生加銀轉債、平安可轉債、華商收益增強、寶盈融源可轉債、長盛可轉債等199只債券基金凈值回撤超過1%,特別是民生加銀轉債凈值回撤幅度高達3.32%。

作為今年新發基金的主力,號稱資金“避風港”的債券型基金,在發生什么故事?

債基大跌

自上周五(11月11日)開始,債券市場出現急跌,于本周一(11月14日)跌幅加劇,創下債市6年最大單日跌幅,截至16日仍沒有停止。

Wind數據顯示,11月16日,10年國債收益率上行至2.86%,3年國債收益率上行至2.49%,國債期貨10年期主力合約下跌0.27%,5年期下跌0.31%。

“近期債市受到資金波動加大、寬信用政策預期升溫、機構集中贖回等因素影響,出現大幅調整。” 華創證券分析師周冠南認為,“寬信用”政策落地和生效情況是今年債市交易的核心主線, 目前,政策效果在經濟層面的實現仍有待觀察,債市“牛熊拐點”需要謹慎判斷。

南方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表示,債券市場受到疫情和地產政策邊際變化影響,本輪債市大幅調整在歷史上也是少見的,一般而言,要么是基本面發生明確變化,要么是發生流動性風險。從多維度來看,本輪收益率大幅回調并不是基于基本面的變化,大概率是由于流動性風險。

債市的下跌讓債券基金受到暴擊。

近一周,民生加銀轉債、平安可轉債、華商收益增強、寶盈融源可轉債、長盛可轉債等199只債券基金凈值回撤超過1%,特別是民生加銀轉債凈值回撤幅度高達3.32%。

業內人士表示,這個回撤幅度對于很多年化收益率只有5%左右的債券類基金來說已經非常嚴重。

民生加銀轉債基金的基民也怨聲載道,“怎么越來越差”、“差不多虧三十點了!”

對此,民生加銀轉債基金相關工作人員在基金吧回應投資者稱,“投資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確定性,同時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公司盡自己最大努力但是也無法保證每個階段都是正收益,也希望您能理解。后續我們定會倍加努力去運作好基金,爭取能盡快改善您的持有體驗。”

贖回壓力加劇

與此同時,市場上還傳出某公募基金希望銀行理財子公司不要贖回債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確實有銀行理財子公司旗下的理財產品贖回公募債基。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基金公司的債基存在顯著贖回壓力。因此,債券基金中長期純債基金、甚至短債基金久期較長,這樣組合的波動會更大。另一方面,債券基金的大部分客戶是銀行和保險等機構客戶,因此會贖回波動大的持倉基金。

對此,有公募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銀行理財產品以前是攤余成本法,而現在凈值法,因此理財產品凈值波動明顯增大影響客戶,而基金產品一直采用凈值法。

11月16日,招商銀行一度出現理財產品“招銀理財招睿活錢管家添金2號(100903)”無法贖回情況,原因是贖回客戶太多,已觸碰巨額贖回上限。

國信證券銀行團隊分析師王劍認為,去年以來理財規模增加較多,從去年6月末的26萬億增加到今年的29萬億,應該有很多低風險偏好的客戶買入。由于投資者教育不充分,很多投資者仍然以過去剛兌的思維來買,無法接受凈值波動,開始贖回。

“機構贖回行為及恐慌情緒造成的踩踏會放大市場波動,且比3月對市場影響可能更大,但不形成趨勢。”華創證券分析師周冠南認為,由于靠近年底,除了產品贖回導致的拋售壓力以外,如券商自營等絕對收益賬戶的資金在面臨波動時會選擇“落袋為安”,會快速降低倉位和久期,進一步放大市場波動。因此,盡管當前各期限品種的債券收益率已經進入合理區間,但機構行為可能放大波動,導致收益率上行幅度超預期。

周冠南認為,本輪贖回潮是凈值化估值轉型之后,市場行情調整引發的“凈值管理贖回潮”,一般持續時間較短,短期會放大市場波動,但不影響利率趨勢。預計資產價格穩定之后會有贖回資金再次入市的修復行情。

今年新發主力

事實上,今年的市場中,被譽為資金“避風港”的債券基金,發行一枝獨秀。

據Wind數據,今年以來債券型基金成立了379只,發行規模達到8078億份。尤其是9月以來債基發行持續火爆,十多只基金提前完成募集。

然而,新成立的債券基金中多只基金業績表現不佳。

數據顯示,成立不足一年的中信建投景安C、申萬菱信可轉債C、上銀慧恒收益增強債券C等今年以來回撤均超過10%。

在基金業內人士看來,今年權益市場波動,不少基金公司大力布局短債基金、同業存單基金。在投資者避險情緒推動下,上述基金產品規模大幅增長,而部分投資者誤以為短債基金或同業存單基金沒有風險,在面對產品凈值波動的時候,而恐慌性賣出,產生較大損失。因此,需要基金公司、代銷渠道應與投資者就產品的風險特征充分溝通,避免投資者購買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的產品。

國元證券的固收分析師指出,目前銀行理財等廣義基金贖回的情況有所顯現,沖擊主要集中在短債和信用債市場。是否進一步發酵仍需關注。

對于未來市場走勢,中信證券表示,11月16日債市的調整除了基本面的原因之外,還可能與銀行表內、銀行理財、基金交易配置的操作因素有一定關系,贖回潮2.0或已來臨,負反饋效應短期主導了市場。

中信證券認為,本次贖回潮主要由于債市大幅回調導致資管產品凈值大幅回撤而引發,未來央行很可能會出手干預,或將通過逆回購等操作平抑市場波動,維護市場秩序,因此贖回潮預計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關鍵詞: 債券基金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時訊:超千只債基負收益:多只跌超20%,...
借鑒歷史,債市下跌如何影響股市?
當前時訊:裁員約10000人?前三季虧了30...
環球觀熱點:中小型數字藏品平臺現清退...
資訊推薦:薩爾瓦多總統稱從明天起每天買...
全球焦點!踩雷FTX!這家國際巨頭巨虧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