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新貴”蜂巢能源科創板IPO獲受理,募資150億元擴產。
(資料圖)
從籍籍無名的鋰電新秀,短短4年時間,蜂巢能源已成長為動力電池裝機量世界排名第十。作為長城汽車(601633)培育的動力電池企業,如順利登陸科創板,魏建軍的資本版圖將再添一名新成員。
尚未實現盈利
蜂巢能源源自長城汽車2016年成立的動力電池事業部。2018年蜂巢能源脫離長城汽車開始獨立運營。招股書顯示,2018年2月12日長城汽車出資10億元設立蜂巢有限。
2018年之前,蜂巢能源只是一個籍籍無名的三線選手,但僅用4年時間,就從國內十名開外挺進全球前十。
根據韓國鋰電池市場研究機構SNEResearch統計,蜂巢能源2021年度及2022年1-6月動力電池裝機量世界排名第十;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蜂巢能源2021年度及2022年1-6月動力電池裝車量國內排名第六。
蜂巢能源目前已成長為為專業鋰離子電池系統提供商,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電芯、模組、電池包及儲能電池系統,并可根據客戶需求為其提供動力電池及儲能產品整體解決方案。公司在電池材料、制造工藝、電池系統等產業鏈關鍵領域擁有核心技術優勢及可持續研發能力。
蜂巢能源客戶涵蓋諸多國內外主流整車企業。在國產汽車品牌客戶開拓方面,公司與長城汽車、吉利汽車、零跑汽車、東風汽車、嵐圖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光束汽車、賽力斯汽車、合眾新能源汽車、牛創新能源汽車等整車企業達成合作關系;此外,公司與PSA(Stellantis集團)等知名國際汽車廠商亦開展業務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蜂巢能源營業收入呈迅速增長趨勢,但尚未實現盈利。2019年到2022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實現營業收入9.29億元、17.36億元、44.74億元和37.38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3.26億元、-7.01億元、-11.54億元和-8.97億元。
蜂巢能源表示,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主要是由于公司研發投入強度較高、產能爬坡以及原材料采購價格增長等因素造成。未來隨著公司各地在建產能陸續建成并投入使用,營業收入將進一步提升,預計盈利水平也將有所改善。
近年來鋰資源持續上漲,侵蝕鋰電企業利潤。蜂巢能源表示,受原材料價格變動和市場供需關系等影響,報告期內公司部分原材料的采購價格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特別是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原材料價格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公司產品的直接材料價格隨之上升。2021年度,蜂巢能源主營業務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為33.49億元,假設2021年平均原材料采購成本上升5%,公司2021年相應的營業利潤將下降幅10.92%。
擬募資150億元
股權結構上,保定瑞茂為蜂巢能源控股股東,而長城汽車掌門人魏建軍通過保定瑞茂、長城控股合計控制蜂巢能源40.26%股權,合計控制公司76.81%表決權,系蜂巢能源實際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蜂巢能源主要向長城汽車銷售動力電池相關產品,使得公司客戶集中度較高。2019年到2022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向關聯方出售商品、提供勞務的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9.40%、96.09%、82.73%及53.39%,公司與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對于公司生產經營及業績影響較大,公司積極并持續開拓非關聯方客戶,并已與市場多家主流整車廠客戶建立合作關系。
技術方面,截至報告期末,蜂巢能源共有2360名研發與技術人員,占公司員工總數比例為19.58%。報告期內,公司持續進行高強度研發投入,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3.75億元、3.8億元、7.24億元及5.72億元,研發費用總額呈較快的增長趨勢。
截至2022年9月30日,蜂巢能源共計擁有境內授權專利2979項,其中發明專利468項。根據中汽中心全球汽車專利大數據平臺公開信息,2020年到2022年1-6月,蜂巢能源動力電池專利公開量分別為586項、878項及568項,分別位列中國動力電池專利公開量創新主體排行榜單第一、第一及第二。
本次IPO,蜂巢能源擬募資150億元,分別投入到常州、湖州、遂寧三地的蜂巢能源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三大鋰電擴產項目總投資達367.51億元,擬投入募資共115億元;其他募投項目還有蜂巢能源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無錫)、三元高能量密度電池及系統開發項目、二代無鈷正極材料無鈷電池及系統開發項目、“短刀”電池及系統開發項目、新型電池開發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蜂巢能源的跳躍式增長來自高速擴產的規模效應。蜂巢能源今年10月9日宣布,當天與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在常州新增投資約150億元,主要用于建設年產約40GWh的新能源電池項目。
據媒體統計,蜂巢能源今年已公布了六項擴產計劃,涉及182.6GWh的電池產能,總投資額達到676億元。除江蘇常州外,該公司還計劃在四川遂寧和成都、浙江湖州、安徽馬鞍山以及江蘇南京,布局新的電池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