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投資界大佬,還是買基金的打工人,到了退休的年紀,都有一個統一的身份“老人”。那么養老,你準備好了嗎?早了解早規劃,做好個人養老儲備,不失為實現未來“做快樂老人”的明智之舉。今天我們就來盤一盤“養老”,希望大家未來都能“做個快樂的老人”。
按照世界銀行標準,2021年,我國GNI(國民總收入)為1133239.8億元,已非常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在這個背景下,我們設定退休后可用養老資金總額,至少等同于同期中等收入水平居民的總收入,即可基本實現品質養老。
(資料圖)
什么是品質養老?相對以保障基本生活為目標的基本養老,品質養老旨在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滿足退休后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是安心、安逸的老年生活,是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保健護理得好的老年生活,是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老年生活。
不少年輕人感嘆“基本養老金替代率低,實現品質養老有壓力”,但是實際情況沒那么簡單,我們從兩張圖說起:
看圖了解退休前后的收支情況
“人生收支曲線”刻畫人生不同年齡階段收入、支出的情況:在奮斗期,收入、支出曲線一同走高,收入曲線會遠高于支出曲線;到退休養老期,收入、支出曲線一同下降,但支出曲線會高于收入曲線,也以此提示著人們要提前做好養老儲備。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沒有那么簡單。
世界銀行曾在研究報告中發布過一張“統計曲線圖”,圖中 “年齡-消費”曲線并沒有隨年齡增長如期大幅走低,相反,高收入國家組,消費支出卻持續走高,臨近生命盡頭的支出甚至還出現了陡升。
2019年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收入-支出高峰的時間錯位?
1、退休后花錢的時間越來越長,總支出越來越高。
2、退休后醫療護理剛性負擔越來越重。
可以預見,假設退休年齡維持不變,隨著預期壽命增長,預期壽命和退休年齡間的“裂口”越走越闊,退休后花錢的時間長了,所需總支出越來越多,尤其是隨著年齡增長,醫療保健、長期護理等方面開支,幾乎不可避免地有增無減且日趨剛性,如果沒有充足的事前儲備,可能會承擔較大經濟壓力。
建議大家提早修筑養老儲備“蓄水池”,主動管理好自己的“人生收支曲線”,從容應對退休后的開支需求,提升老年生活水平,實現品質養老。
養老的錢都從哪里來?
但是,我們到底靠誰養老?養老的資金都從哪里來?透過表象看本質,化繁為簡,大體說來主要有這么幾種來源:
養老多元化、多層次聯合發力是大勢所趨,但萬變不離其宗,核心都是要解決好兩個問題:
1、錢從哪里“轉移”過來。
2、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如何提高“錢生錢”的收益率。
“養老金三支柱”都是啥?
今年4月國家出臺了推動個人養老僅發展的頂層設計,“養老金三支柱”一時成為焦點話題,那么“養老金三支柱”說的都是啥?
第 一 支 柱:基本養老保險
強制、普惠、政府主導
基本養老保險,即我們常說的“五險一金”中的養老保險。
第 二 支 柱:企業/職業年金
自主、補充、單位主導
截至2021年末,我國參加企業/職業年金的人數約7200萬人,占我國總人口的5%左右,覆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總人數不足7%,覆蓋面較為有限。
企業/職業年金累計規模約4.4萬億元。雖然職業年金設立時間較晚,僅面向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但由于具有強制性,發展較為快速。
第 三 支 柱:個人養老金
自愿、市場化、政策支持
個人養老金制度的五大亮點
最后,我們再來盤一盤“個人養老金制度的五大亮點”
亮 點 一
從“預防性儲蓄”
到“資產跨周期優化配置”
個人養老金制度,不僅僅是建立一個具備儲蓄功能的賬戶,更重要的是通過制度安排和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居民在基本養老保險基礎上,投資于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的金融產品,力求分享經濟增長的財富效應,實現養老金長期保值增值,從而緩解退休后經濟壓力,提高未來老年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最終實現個人、家庭金融資產的跨周期優化配置。
亮 點 二
個人獨立專屬賬戶
參與人將在指定銀行開立一個本人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用于繳費、支付等,并市場化封閉運作。繳費完全由參與人個人承擔,實行完全積累。確保儲備養老金“不可替代”、“專款專用”,避免其他當期消費侵蝕計劃中的養老儲備,透支了養老的未來。
亮 點 三
稅收優惠
自2022年1月1日起,對個人養老金實施遞延納稅優惠政策。
繳費: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按照120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
投資:計入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領取:個人領取的個人養老金,不并入綜合所得,單獨按照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其繳納的稅款計入“工資、薪金所得”項目。
亮 點 四
豐富多樣的投資選擇
11月4日,《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進一步放開了可投基金產品的類型:可投資于最近4個季度末規模不低于5000萬元或者上一季度末規模不低于2億元的養老目標基金;或者投資風格穩定、投資策略清晰、運作合規穩健且適合個人養老金長期投資的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基金中基金和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基金。
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由中國證監會確定,每季度通過中國證監會網站、基金業協會網站、基金行業平臺等向社會發布,投資者可隨時查看。
亮 點 五
市場化運作鼓勵充分競爭
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市場化運營是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最鮮明特征,銀行、保險、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都將參與到其市場化運作過程中。在需求端,個人養老金賬戶內資金可購買的金融產品,由參加人自愿參加、自主選擇;在供給端,有多類金融機構參與、多種金融產品供給,可見推動開放有序競爭的政策取向清晰、明確。這樣的制度設計可促進市場充分競爭,激勵相關機構提升運作效率和管理能力,提供更加優質的個人養老金金融服務。
個人養老金各項政策框架落地后,養老理財、養老儲蓄產品將漸次鋪開,中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正在翻開嶄新的一頁!
聲明:本資料僅用于投資者教育,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我們力求本資料信息準確可靠,但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或及時性不作保證,亦不對因使用該等信息而引發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做出決策。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