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植 上海報道
(相關資料圖)
中概股開始“收復失地”。
11月,反映中概股整體股價表現的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累計漲幅達到42.13%,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單月漲幅。
“過去一個月,每天都有對沖基金加入抄底中概股的陣營,甚至部分對沖基金將中概股的投資占比已從低配調高至標配。”一位美股經紀商告訴記者。這背后,一是在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大令美股估值持續回調的情況下,估值被低估的中概股更具投資安全性,二是在中國政府出臺一系列穩經濟舉措與優化防疫措施的情況下,華爾街對中國經濟穩健發展的預期驟增,吸引大量資本重返中概股市場;三是近期多家中概股公布最新財報顯示業績超預期增長,也帶動眾多價值投資型對沖基金重返中概股市場。
一位華爾街多策略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此前受退市風波影響,多數對沖基金被迫選擇低配中概股,但隨著中概股審計協議達成與中國經濟穩健發展,這些對沖基金均認為未來中概股的漲幅或將超過同行業美股。
“究其原因,還是中美經濟走勢分化導致華爾街資本紛紛回流中概股市場。相比美聯儲持續收緊貨幣政策令明年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大,中國一系列穩經濟舉措正令中國經濟基本面恢復穩健發展,無疑吸引更多海外資本重新評估中國股票的投資價值。”他指出。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當前壓制中概股股價回升的一些因素已在減小,在經歷此前逾一年的股價回調后,不少中概股也具備抄底的機會。
數據顯示,隨著大量資本抄底中概股帶動中概股股價明顯回升,11月中概股總市值較10月環比增加約2490億美元,達到約8481億美元。
上述美股經紀商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穩健發展預期升溫,未來還會有更多華爾街資本流向中概股。畢竟,過去一年期間不少業績穩健成長的中概股股價跌幅達到50%-70%,明顯處于價值洼地。
在他看來,如果10月華爾街資本投資中概股主要是基于抄底獲利目的,未來大量資本持續流入中概股,則是基于資產分散配置的考量,尤其在明年全球經濟因貨幣政策收緊導致衰退風險加大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穩健發展基本面無疑令中國股票更具安全性。
華爾街資本緣何抄底中概股
上述美股經紀商直言,過去一個月,中概股的投資氛圍或許達到今年以來的最佳時刻。
“不少對沖基金 正紛紛重返中概股市場,盡管他們的中概股持倉尚未突破此前高點,但他們抄底行為表明中概股依然是他們密切關注的資產類別。”他指出。
AXS Investments首席執行官Greg Bassuk認為,越是全球經濟發展面臨不確定性時,投資者越希望配置那些確定性相對較高的資產,目前中概股估值明顯被低估,加之中國經濟趨于穩健發展,無疑令眾多華爾街資本將中概股視為具備較高反彈潛力的“優質資產”。
上述華爾街多策略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11月以來華爾街資本對中概股的日益青睞,也受到中國防疫措施持續優化的影響。此前,不少華爾街基金擔心中國防疫措施或令明年中國經濟趨于放緩,一直不敢抄底中概股,但隨著11月以來中國持續優化防疫舉措,帶動不少資本踴躍抄底中概股。
記者多方了解到,盡管華爾街資本紛紛抄底中概股,但他們的投資策略依然謹慎。其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超配中概股的對沖基金屈指可數;二是不少對沖基金仍在控制中概股的投資占比,多數華爾街機構要求中概股投資占比不要超過3%-5%;三是多數對沖基金主要抄底新能源汽車、互聯網等業績超預期增長的中概股,有意無意地壓縮中概股投資范疇以控制潛在投資風險。
“相比而言,不少中小市值中概股近期股價上漲,仍然是受到游資追捧,大型華爾街基金并未入場。”前述美股經紀商直言。這背后,是眾多中概股經歷過去一年股價大幅回調后,其估值難以滿足大型基金的調研范疇。
記者獲悉,目前市值低于30億美元的美股,很難被大型對沖基金青睞并納入投資資產池。
“因此,中概股還需吸引更多資本入場推高股價市值,從而吸引大型基金的青睞與投資調研,從而形成資本流入-估值持續回升的良性循環。”這位美股經紀商指出。
買漲人民幣匯率“聯動效應”增強
值得注意的是,11月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創下單月最大漲幅,也激發海外資本買漲人民幣的人氣。
截至12月1日18時,境內在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CNY)徘徊在7.083附近,盤中觸及11月16日以來最高值7.04;境外離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CNH)則觸及7.0803,盤中也11月16日以來最高值7.0225。
“近期境外人民幣匯率高于境內人民幣匯率,表明海外資本看漲人民幣匯率的情緒更高。”一位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告訴記者。這背后,是中概股持續大漲與人民幣匯率回升存在著某種正相關性——中概股大漲預示著華爾街金融市場開始看好中國經濟未來穩健發展,吸引眾多全球資本隨之跟風買漲人民幣匯率。
上述華爾街多策略對沖基金經理告訴記者,近期不少華爾街投資機構都在“雙面下注”——一面積極抄底中概股與A股部分上市公司,一面買漲離岸人民幣,因為他們也注意到兩者之間正存在著某種正相關性,完全可以雙向獲利。
在他看來,這些華爾街投資機構之所以不遺余力地推高人民幣匯率,另一個目的是向市場傳遞中國經濟穩健發展的信號,吸引更多資本打消顧慮,紛紛跟風投資中概股與中國股票資產,最終實現他們在期權市場的豐厚收益。
記者獲悉,11月底,美國上市的中國ETF——FXI、MCHI、KWEB等投資產品看漲期權未平倉合約數量均創下過去一年以來最高值。若眾多海外資本紛紛加入抄底中概股與中國股票陣營推高中國ETF估值,這些華爾街投資機構就能通過行使看漲期權獲取更高的投資回報。
“這背后,是華爾街資本正圍繞中國經濟穩健發展,開展多元化投資布局獲取豐厚回報。”Jefferies LLC策略分析師Tom Simons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