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財經要聞 >

環球熱點!拼經濟,拼經濟,爭分奪秒拼經濟!奪回失去的三年

伴隨著浙江“千團萬企拓市場搶訂單行動”刷屏,開足馬力拼經濟,正在成為全國上下的最強音!

先看浙江。


(資料圖)

12月4日凌晨,浙江省“千團萬企拓市場搶訂單行動”的隊伍奔赴第一站,開啟為期6天的德國、法國之行。

這次行動由省商務廳牽頭,政府帶頭聯動企業赴境外參展、開展商務洽談,是疫情以來,由省級商務部門帶隊出國的第一團。

▲根據公開報道整理(不完全統計)

根據計劃,后續浙江將通過包機、拼機、航班等模式,組織超過1萬家企業赴境外參加經貿活動。

不只浙江。

早在11月17日-23日,浙江旁邊的江蘇蘇州就組織企業包機奔赴日本。

包機由12個招商小分隊以及51名外貿企業負責人組成,共計88人。各招商小分隊共拜訪62家企業和有關機構,舉辦3場交流推介會,達成投資意向項目32個,意向投資額18.6億美元。外貿企業積極拓市場搶訂單,共拜訪日本客戶200余家,爭取新訂單金額超10億元人民幣。

馬不停蹄。12月9日-18日,蘇州市商務局組織的赴法國、德國包機服務又將啟程。

這一次規模顯著擴大,外貿企業和招商人員超過200人,由蘇州市商務局主要領導帶隊,計劃與西門子、克諾爾、法孚、凱輝基金等世界500強、全球行業頭部企業、知名國際金融機構開展溝通交流,在法國、德國召開一系列專題宣介會。

同時,蘇州各市、區共派出30個招商小分隊計118人,隨包機赴歐洲開展招商工作。另有外貿企業高管88人赴歐洲維護客戶和爭取訂單。

東部在行動,西部也不遑多讓。

12月5日,四川食品、醫藥、汽車、家具、農產品等行業31家外貿企業40人乘坐商務包機飛赴法國、德國、意大利,開展為期9天的經貿促進活動。當地政府15個工作日就為相關人員辦好了護照,節約了一半時間。

12月7日,成都高新區“拼經濟、搶訂單、拓市場”(歐洲站)首發暨成都高新區-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中國-歐洲中心舉行。

首批商務交流團包括成都高新區15家企業共22位代表,他們將由成都雙流機場飛往德國法蘭克福,開啟為期至少一周的商務洽談交流。

與行動相隨,各地也在出臺“拼經濟”政策。

12月1日,云南省出臺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4年,全省引進產業類(不含房地產、基礎設施、金融類項目)省外到位資金8300億元;累計引進10億元以上產業類項目300個以上;入滇世界500強企業達150家以上。

12月6日,《北京市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助企紓困的若干措施》出臺,提出要做到“經濟要穩住、消費要升級、投資要發展,發展要安全”,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綜合各地報道,其他經濟大省也都在積極行動。

拼經濟,已是時不我待。

過去3年,為了守護人民的生命安全,中國經濟負重前行,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許多扛不住的中小微企業,倒在了黎明前。

即便是一些知名大企業,也已經發出了生存警報。

12月1日,“國美電器已被申請破產清算”登上熱搜。

對此消息,國美電器否認破產清算,稱未收悉司法機關的法律文書或問詢談話。

但不論結果如何,以國美為代表的民企困境,已是有目共睹。

曾經的經濟火車頭“地產行業”,更是在寒冬中掙扎。

中指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TOP100房企銷總額為67268.1億元,同比下降42.1%;TOP100房企單月銷售額同比下降34.4%,環比下降4.9%;銷售額超千億房企19家,較上年同期減少16家;超百億房企100家,較上年同期減少51家。

從公布銷售目標的15家房地企觀察,2022年1-11月,目標完成率均值為65.4%,遠低于去年同期的85.7%。

地產低迷的背后,財政也在吃緊。

粵開證券研報顯示,2022年1-10月,全國財政收支進度中,收入規模僅達到年初預算進度的82.5%,不僅低于序時進度的83.3%,還處于2017-2021年同期最低水平。

另一方面,1-10月財政收支差占年初預算赤字比重達到97.7%,顯著高于2017-2021年平均水平35.6個百分點,創近年新高。

具體到各地的情況,以北京、上海為例。

2022年1至10月,北京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5022.9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同口徑增長2.7%,按自然口徑下降4.8%。

同期,上海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652.6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1.1%,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5.9%。

反應在PMI(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上,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1月財新服務業PMI為46.7,連續三個月低于臨界點,且為6月來新低,預期48,前值48.4;綜合PMI下降1.3個百分點至47,也降至6月來新低。

此外,進出口貿易的下降速度也超出市場預期。

12月7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以美元計,11月出口金額同比下降8.7%,降幅較上月擴大8.4個百分點,進口同比下降10.6%,較上月擴大9.9個百分點。

數據發布前,9家機構對11月的預測中值為出口金額同比下降2.7%,進口同比下降4.0%。

這一切的背后,是世界經濟逐漸加深的衰退陰影。

韓國經濟依賴出口拉動,易受全球投資與貿易波動的影響,各項指標常被市場視為判斷世界經濟形勢的晴雨表。

2022年11月,韓國出口金額同比下降14%,連續兩個月負增長。

歐美各國的表現,也印證了這一點。

12月1日,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發布11月美國PMI為49%,比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跌破50的榮枯線。

這是自2020年5月,疫情在美國擴大以來,時隔2年半后美國PMI再次跌破50。

同期,歐元區Markit制造業PMI終值為47.1,低于47.3的市場預期。

而自從今年9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兩年來首次跌枯榮線后,也一直在持續下探中。

這種情況下,23天后就要到來的2023年中,中國又將迎來1158萬大學畢業生。

壓力在前。

但是,回顧歷史, 每逢重大轉折關口,中國人總能開辟出一條血路,闖出一片新天地!

12月6日,重磅經濟會議召開。

會議要求,“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會議還提出“四敢”:要堅持真抓實干,激發全社會干事創業活力,讓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

信號非常明確!

在此前后,政策面已經有所體現。

以地產為例,2022年11月以來,為支持房地產市場融資的政策不斷擴大和升級,“信貸、債券、股權”三箭齊發。

11月25日,央行再度發力,決定于12月5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5000億元。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全面降準,寬松信號意義明確,為經濟復蘇提振市場信心,奠定了牢固的金融基礎。

與此同步,新冠病毒致病力下降,也為疫情防控措施趨向有利經濟的方向調整創造了條件。

12月7日,“廣州此輪疫情的疫情防控主題新聞發布會將告一段落。”刷屏網絡。

當天晚上,廣州地鐵發布通知,“即時起,廣州地鐵線網及有軌電車進站時無需掃車站場所碼及查驗健康碼,乘車時請做好個人防護,全程規范戴好口罩。”

同時,在疫情防控最為謹慎的北京,地鐵等公共場所的健康碼被工作人員撕下。進返京的鐵路、航空路線,也在逐漸告別健康碼與核酸證明。

不僅如此,北京市電影局發布通知要求,12月7日起,進入電影放映場所可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掃碼即可進入。

上海、深圳、杭州、合肥、天津、南京……正常的生活秩序正在快速恢復。

最先感受到經濟恢復信號的,是餐飲、旅游、交通等各大行業。

“店里咨詢的電話就沒斷過,比之前多了一倍不止。”三亞一家民宿的老板說。

12月5日,三亞宣布調整疫情防控措施。

消息發布一小時內,三亞入港機票搜索量環比前日同時段增長1.8倍,預訂量增長3.3倍。

“三亞機票酒店預訂量漲3倍”登上熱搜。

火爆的不只三亞旅游。

截至12月7日15時,廣東省景點門票訂單量日環比增長190%,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訂單增長216%,瓦屋山跟團游瀏覽熱度周環比增長超10倍……

“新十條”消息發布半小時內,國內機票搜索量瞬時增長超1倍。

美團7日數據顯示,云南普洱機票預訂量周環比增長400%,重慶、福州、迪慶、錦州等城市機票訂單周環比增長100%以上。

此外,2023年也提前登場。

“元旦”、“跨年”等關鍵詞搜索量環比上漲超過797%,元旦期間的住宿預訂訂單,環比上周增長606%,住宿瀏覽熱度最高的城市包括武漢、上海、南京、北京等地。

隨著走出去、熱起來,中國經濟的活力,正在快速恢復。

放眼全球,中國是唯一一個工業類別齊全的制造業大國。在中高端人才和中高端產業,中國領先于印度;而在中低端產業,中國領先于美國。

當14億中國人開始集中精力“拼經濟”,其潛力和爆發力將繼續引領世界經濟!

拼經濟,已到全力以赴時!

[1]《外需走弱、大宗商品價格下跌 11月中國進出口延續負增長》界面新聞

[2]《疫情防控“新十條”出爐 旅游餐飲景氣度回升》證券時報

[3]《三亞訂單暴增!民宿老板:“電話就沒斷過”》中新網

[4]《浙江!浙江!又是浙江!》華商韜略

[5]《2023年財政形勢和政策展望》粵開證券

關鍵詞: 外貿企業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環球熱點!拼經濟,拼經濟,爭分奪秒拼...
【新要聞】國家藥監局:加強近期獲準納...
超80%散戶投資者滿懷憧憬:全球股市將在...
越博動力:李占江先生及其配偶召集社會...
環球微速訊:賣瘋了!抗原自測盒日均銷...
天天觀天下!香港富豪“造系”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