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0多年的探索和發展,目前上海已經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浦發銀行董事長鄭楊日前在第四屆“外灘金融峰會”上指出,“面對新的征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不小,需要加快推動開展一批首創性、引領性、示范性的改革,進一步深化‘兩中心、兩樞紐、兩高地’的建設,持續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全球競爭力和輻射能力。”
對此,鄭楊提出五個方面的建議。首先是強化制度創新和供給,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資料圖】
鄭楊指出,建議進一步加強制度創新和供給,深入推進制度型的開放,與國際標準做好對接融合。同時,建議加快建立與經濟、金融活動相適應的,接軌國際標準的稅收制度。“針對各類市場主體制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稅收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內外企業,將總部或者亞太總部設在上海。包括金融人才、科技人才在內的更多高層次人才落戶上海,推動總部經濟和高端制造業產業鏈在上海集聚發展。”
另外,要加強高端化、國際化人才的外引內培,加快構筑國際金融人才高地,在積極引入一批海外高端金融人才的同時,加快培養、培育本土的高精尖人才,為上海金融中心建設提供強勁的動力。
其二,加快探索資本項目開放的實施路徑,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進一步鞏固上海人民幣跨境使用樞紐的地位。
“建議比照發達經濟體,根據國情國力制定并穩慎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推動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鄭楊認為,要盡快出臺資本項目開放政策的實施細則或者管理辦法,推動浦東新區在探索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路徑方面,加快先行先試,加快進行壓力測試。
其三,強化離岸金融體系的建設,加快打造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離岸金融中心。
鄭楊認為,要充分借鑒國際經驗,先建立與在岸市場嚴格隔離的離岸市場,從離岸到在岸,單向滲透,逐步過渡到雙向滲透,在此基礎上構建以成熟的金融制度及設施,快捷低成本的交易體系,豐富多元化的市場主體為基礎的離岸金融市場的體系。同時,加快離岸賬戶OSA賬戶體系的功能優化,逐步增強離岸賬戶人民幣使用的業務場景和范圍。活躍離岸人民幣的交易,推動離岸業務在“量”的持續增長基礎上,進一步實現“質”的有效提升,走出一條符合上海實際、深度接軌國際規則的離岸金融中心發展道路。
其四,高質量推進金融中心與科創中心、金融科技中心、綠色發展的協調聯動。
“建議強化國際金融中心與全球科創中心的協同聯動,深化科創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對金融機構差異化的政策支持,建立風險分擔和容錯機制,更好地服務科創企業。”鄭楊表示,同時要加快推動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深化發展碳交易及服務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綠色金融標準的研究和制定,推動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創新;加快探索建立企業碳賬戶體系,豐富碳交易產品和交易方式,提高碳市場交易活躍度。
最后,持續加強金融風險監測、分析、預警能力建設,積極打造金融創新與安全示范區,構建健全有效的金融安全網。
鄭楊認為,要始終堅持系統觀念,深刻把握對外開放與金融安全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以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保障金融安全。
“加強對金融風險事件,特別是可能沖擊金融安全和穩定的‘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的跟蹤分析,建立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風控框架,實現對金融風險的全流程、全方位、全周期管理。”同時,鄭楊建議道,進一步豐富金融風險管理工具,滿足多種類型的投資者交易避險多元化需求,進一步提升上海金融中心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