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發布轉型計劃以來,紅黃藍終于發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上半年業績,這也是更名“啟今教育”后的首份財報。
然而,這份姍姍來遲的成績單并不亮眼。營收同比減少近三成,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凈利潤更是由盈轉虧。
全面剝離直營幼兒園業務,更名啟今教育,近一年來紅黃藍動作不斷,為何業績卻依舊低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扶不起的業績
根據財報披露的數據,啟今教育上半年的業績出現全面滑坡。
營收方面,上半年,啟今教育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凈收入為296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3920萬美元減少了24.5%。
其中,上半年啟今教育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服務收入為2730萬美元,占報告期內總凈收入的92.23%,較上年同期的3540萬美元下降23%。報告期內,產品收入為230萬美元,占總凈收入的7.77%,較上年度的370萬美元同比減少37.84%。
在財報中,啟今教育表示,上述收入的減少主要由于疫情的復發,致使公司直接經營的設施在2022年上半年的不同時期被暫時關閉,這也導致學費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與此同時,疫情的復發導致公司的特許經營設施在上半年的部分時間暫時關閉,使得公司特許經營網絡銷售的商品數量較2021年上半年明顯減少。
而從財報上看,上半年啟今教育持續經營業務的運營費用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由上年同期的950萬美元減少12.63%至830萬美元。
其中,持續經營業務的一般及行政費用為74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880萬美元減少15.91%。啟今教育表示上述費用的減少主要由于公司自疫情以來持續采取了嚴格的成本控制措施。而報告期內,其持續經營業務的銷售費用卻有所上漲,由上年同期的70萬美元增長28.57%至90萬美元。
然而,盡管運營費用進一步收窄,啟今教育的利潤卻未見起色。
上半年,啟今教育的持續經營毛利為560萬美元,同比縮水54.47%;上半年歸屬于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凈虧損310萬美元,上年同期則收入凈利潤270萬美元,同比大幅由盈轉虧。
業績下挫,直營園剝離,新業務也未見起色……除了名字更新,紅黃藍似乎還是老樣子,而失去了曾經引以為傲的體量,如今瘦弱的紅黃藍未來又將何去何從呢?
看不清的未來
其實,早在今年3月,紅黃藍剛剛宣布剝離直營幼兒園業務,并更名為啟今教育之時,就曾指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當時的公告中,紅黃藍方面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將繼續拓展在新加坡和海外的學前教育業務,國內業務將進行戰略轉型:憑借在幼兒教育行業的長期經驗和洞察力以及在課程開發、師資培訓和管理流程方面的優勢,公司有能力為教育機構提供跨品牌、內容、系統、培訓等的端到端服務。
然而,當時這一轉型方向就頻遭質疑。
“直營帶加盟”是紅黃藍創始人史燕來在上市之初就確定的發展戰略。以直營業務作為排頭兵,將直營園的品牌口碑打響,再在全國拉動加盟,紅黃藍的輕資產擴張得以成功營運。
而從此前的財報上看,近三年以來,紅黃藍的業績始終極為仰仗直營幼兒園的收入。特許經營費、特許權使用費、教育產品銷售、培訓及其他服務等業務的貢獻相比而言仍微乎其微。
在2021年財報中,紅黃藍也直接指出,營收增長64.4%,主要由于國內直營幼兒園在2021年大部分時間都正常運營,因此直營幼兒園、游戲與學習中心、學生托管中心的學費增加。而也是因為疫情直接影響,2020年直營園大部分處于閉園狀態,也一度明顯拉低了收入。
盡管近年來紅黃藍加盟園虐童事件頻繁曝出,家長對紅黃藍直營園的信心好像十分堅固,直營園學生人數也不斷上升。更有家長曾對藍鯨教育表示,“出事的多為加盟店,自家孩子所在的園所,老師很受孩子喜歡,同時連鎖店意味著品牌大,不擔心幼兒園跑路。”
由此看來,不管從業務發展,還是品牌價值、家長吸引力,直營園都是紅黃藍最有價值的資產之一,如今受政策管制全部剝離,無疑會使紅黃藍元氣大傷。而此時紅黃藍更名改姓希望“從頭再來”,可是發布的轉型方向此前并未有什么明顯進展,受到質疑也在情理之中,而此次半年報的業績表現,似乎也加深了這些質疑。
但針對報告期內下挫的業績,管理層似乎仍抱有信心。
在本次財報中,紅黃藍聯合創始人、董事及CEO史燕來表示,上半年公司遵循政府政策引導,完成了直營幼兒園的剝離,并將公司更名為啟今教育,這也標志著公司進入了業務組合日益多元化的新發展階段。在日常運營中,啟今教育通過投資于研究和課程開發、運營監督、培訓計劃和管理系統開發,繼續加強核心業務,并對公司的產品和服務采取多品牌戰略。“這些努力使我們保持了在學前教育領域的領先地位。”
史燕來表示,報告期內啟今教育還進行了一些新業務的嘗試,包括在中國正式推出直營兒童體育中心和舞蹈藝術中心,并已提供一套兒童保育解決方案。
但同時,史燕來也坦言,因為上半年疫情的反復,影響了北京和上海的幼兒園運營,帶來了重大的業務挑戰。這些挑戰也減緩了其業務增長,致使其業績表現低于預期。隨著幼兒園在7月恢復運營,啟今教育將更加努力加強其在服務幼兒園和“游戲與學習中心”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同時穩步推進新的業務舉措。面對中國出生率的下降,啟今教育也將致力于繼續創新。
回不去的股價
在本期半年報發布當日,啟今教育股價略有下跌,報收12.39美元,收跌0.08%。而值得關注的是,自12月初開始,其成交量和換手率已少之又少。
而今年8月16日,國家衛健委等17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表示,將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作為重要內容,主要涵蓋對普惠托育機構的支持、監管和服務的拓展。《意見》在監管方面主要涉及“公辦托育機構收費標準”“托育從業人員職業資格”等。還提出“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3歲幼兒”“拓展社區托育服務功能”等。
或受此消息影響,相關股票拉升明顯。10月21日,嬰童概念股異動,美吉姆直線拉升封板,高樂股份更是在此前便漲停,盛通股份、孩子王、昂立教育、威創股份等也紛紛沖高。
這也給紅黃藍持續低迷的股價帶來了久違的波動,10月14日,紅黃藍盤中沖高至29.99美元,這也創造了自2022年6月紅更名 “啟今教育”以來的股價新高。
然而,這一積極態勢也只持續了一個月,11月14日,啟今教育盤中下跌10.10%,隨后,便又回歸了長久的沉寂。
回望2017年,曾經的“幼教明星股”“中概股板塊唯一的幼教標的”,紅黃藍上市當日股價漲幅達40%,市值一度接近10億美元,。在其影響下,幼教行業開始受到資本的關注,秀強股份、威創股份等上市公司紛紛將幼教作為跨界教育的突破點,幼教證券化的“黃金時代”開啟。
然而,隨著學前教育政策逐漸收緊,幼教證券化之路不得不“大剎車”。當初布局幼教的上市公司紛紛撤退,合規壓力下,紅黃藍也不得不轉型,剝離了手中90所直營園業務的合同控制權。
如今,縮水的紅黃藍重新開始,新的故事卻已很難打動資本聽眾。業績下挫,直營園剝離,新業務也未見起色,紅黃藍想要回到聚光燈下,恐怕已不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