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1月19日訊,工信部等十七部門關于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目標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機器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聚焦10大應用重點領域,突破100種以上機器人創新應用技術及解決方案,推廣200個以上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創新應用模式和顯著應用成效的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打造一批“機器人+”應用標桿企業,建設一批應用體驗中心和試驗驗證中心。推動各行業、各地方結合行業發展階段和區域發展特色,開展“機器人+”應用創新實踐。搭建國際國內交流平臺,形成全面推進機器人應用的濃厚氛圍。
鼓勵機器人企業開發末端配送整體解決方案 促進機器人配送等配送場景普及推廣
方案提出,研制自動導引車、自主移動機器人、配送機器人、自動碼垛機、智能分揀機、物流無人機等產品。推動5G、機器視覺、導航、傳感、運動控制、機器學習、大數據等技術融合應用。鼓勵機器人企業開發末端配送整體解決方案,促進機器人配送、智能信包箱(智能快件箱)等多式聯動的即時配送場景普及推廣。打造以機器人為重點的智慧物流系統,提升商貿物流數字化水平。
推廣機器人在風電場、光伏電站、水電站等能源基礎設施場景應用
方案還提出,推廣機器人在風電場、光伏電站、水電站、核電站、油氣管網、樞紐變電站、重要換流站、主干電網、重要輸電通道等能源基礎設施場景應用。推進機器人與能源領域深度融合,助力構建現代能源體系。
推動機器人在醫院康復、遠程醫療、衛生防疫等場景應用
方案指出,研制咨詢服務、手術、輔助檢查、輔助巡診、重癥護理急救、生命支持、康復、檢驗采樣、消毒清潔等醫療機器人產品。圍繞神經系統損傷、損傷后腦認知功能障礙、癱瘓助行等康復治療需求,突破腦機交互等技術,開發用于損傷康復的輔助機器人產品。加快推進機器人和醫學人工智能在基礎理論、共性關鍵技術、創新應用等方面的突破,推動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機器人5G遠程手術、腦機接口輔助康復系統等新技術新產品加速應用。推動機器人在醫院康復、遠程醫療、衛生防疫等場景應用。鼓勵有條件有需求的醫院使用機器人實施精準微創手術,建設機器人應用標準化手術室,研究手術機器人臨床應用標準規范。加強機器人在患者院前管理、院內診療及院后康復追蹤整體病程服務體系中的應用,助力智慧醫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