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日前,在線音樂巨頭之一的網易云音樂發布了2022年全年財報,虧損大幅收窄的成績單似乎透露出行業向好的跡象。
(資料圖片)
實際上,自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反壟斷重錘砸向騰訊音樂(TME.US),如今已過了一年半的時間。內容端的最大掣肘消失后,市場也出現了不小的變化。
對于“守局者”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而言,在差異化越來越小的局面下,如何于業務端進行拓展,或者挖掘更多的增量市場,將成為平臺的發展趨勢與方向。
而對于“攪局者”字節跳動而言,音樂版權仍是最大掣肘,其版權支出的成本能否在其業務發展中得以消化,仍需要時間來檢驗。
在行業見頂、競爭激烈的大趨勢下,各在線音樂平臺都需要更多的愿景和故事,來打贏這場“持久戰”。
音樂版權“拆墻”后,資源共享下市場機制仍在建立中
據記者了解,騰訊音樂包含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四款產品,公司背靠資本雄厚的互聯網巨頭騰訊,起初一直采用斥巨資購買音樂版權的方式搶占用戶。
上市前,騰訊音樂的版權曲庫占到了中國總曲庫的90%,同時集齊了環球、華納、索尼全球三大唱片公司與YG娛樂、杰威爾音樂等優質音樂版權資源的獨家代理權。其市場占有率最高一度超過80%。
憑借產品矩陣、獨家音樂版權等優勢建立的護城河,騰訊音樂迅速成為行業龍頭并成功上市。但隨著2021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的反壟斷處罰落地,公司的獨家版權時代也宣告終結。
“對于在線音樂行業來說,獨家版權的取消,并不意味著以往圍繞在音樂版權方面的諸多障礙能夠瞬間得以解決,并且各平臺之間的版權差距,仍需一定時間來撫平。”市場人士表示。
這其中的原因,是此前各平臺在增加版權內容時,除受限于版權方的意愿外,自身在采購版權的策略上往往也會有相應的側重,以確保符合平臺的特性和內容端的差異化。而平臺有錢也買不到音樂版權的情形,也屢見不鮮。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熊文聰表示,目前來看,真正的市場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但市場需求絕對是有的,市場呼喚好的音樂產生,好的音樂本身是稀缺商品。因此,有必要研究怎么樣使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連接起來,能夠相互匹配,共同為音樂產業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同時,隨著高額獨家授權模式的改變,版權合作從此前在線音樂平臺單方面承擔成本,轉向平臺與唱片公司、音樂人等深度合作共贏模式。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助理教授任啟明提出,數字音樂進入后獨家版權時代,知識產權相關領域的法規、政策等也都陸續實施,應開始注意觀察市場變化。
“例如,各平臺沒有了獨家授權,相當于處于資源共享的狀況,它們是如何進行相應的服務提供。不同的市場主體的競爭是通過提供不同的商品來實現的,在取消了獨家授權后,市場競爭如何變化?產品差異化可能會體現在什么地方?這些問題都值得研究。”任啟明說道。
TME營收降,網易云扭虧難
缺少了獨家內容版權護城河的騰訊音樂,目前主要的問題是業務增長失速。
最新財報顯示,騰訊音樂2022年三季度營收73.7億元,同比下降5.6%;公司凈利潤10.9億元,同比增長38.7%。
在線音樂服務板塊,實現營收34.3億元同比增18.8%,但月活用戶數則同比下滑7.7%至5.87億人。財報解釋稱,由于產品本身用戶增長觸及天花板,出現了月活用戶下滑的情況。
另一面的“現金牛”社交娛樂業務也顯現出頹勢。2022年三季度,該業務在營收、月活、付費用戶均出現大幅下滑,三大指標分別同比下降20%、24.4%和26%。
可以看出,隨著眾多娛樂平臺搶奪用戶注意力、行業監管趨嚴,曾經的營收支柱社交娛樂業務收入正逐漸走低。“在中長期下,騰訊音樂需繼續發揮版權優勢探索更多音樂生態,同時不斷擴充產品線來提高核心競爭力。“分析人士指出。
而擺在網易云音樂面前的最大難題則是扭虧難。今年2月其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網易云音樂2022年全年凈收入為90億元,同比增長28.5%;經調整凈虧損為1.1億元,雖同比大幅收窄89%,卻仍未實現扭虧。
根據歷年財報數據,網易云音樂始終處于虧損狀態。2018年至2021年,其年度歸母凈虧損在20-30億元區間,凈利率分別為-175%、-87%、-60%、-29%;2022年上半年的凈利率為-6%。
為加速扭虧,該公司在2022年進行了多種商業化探索。除與各唱片公司合作接入更多音樂版權外,還多次與網易游戲合作進行音游聯動,以擴大品牌曝光。同時,平臺通過權益分級,尋找更多音樂社交的變現可能。
“具備先發優勢的網易云,如何基于現有用戶,借助場外品牌、流量音樂人、大IP、演唱會等延伸產業鏈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縱觀近幾年市場,社交產品本身就不容易成功,網易云想打造成標志性的社交音樂產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述分析人士認為。
字節跨界攪局,連推兩款音樂App
獨家版權被取締后,版權的開放對于新玩家來說是重大利好。在此背景下,資本雄厚的字節跳動先是將音樂升為P1級優先業務,隨后攜兩款音樂App強勢入局,成為了行業最大攪局者。
一方面,上線汽水音樂、番茄暢聽音樂版兩款音樂APP走差異化路線。前者面向年輕、有較強付費能力的用戶,后者則布局下沉市場。
另一方面,依靠自身算法的優勢進行大數據分析,通過用戶選擇的音樂人、音樂類型,以及使用行為,智能推薦給他們可能會喜歡的音樂。這樣用戶打開應用后可以直接聽到歌曲,上下滑動即切歌。盡管保留了搜索的功能,但在產品中主動找歌已經不再是重點。
但是,內容版權的缺失仍是字節的最大掣肘。《晚點》曾報道,僅2021年6月到2022年9月,字節在音樂版權上的投入不低于10億元;策略上有側重,偏向采購原創歌曲,以及與網紅達人簽約長期合作。
但這對于在線音樂行業而言,并不算多。在獨家版權時代,一家頭部唱片公司的內容就可飆升至上億美元。而后版權時代,內容交易則更為現實。
“當前各平臺希望版權方降價的訴求,與全球音樂版權成本逐漸抬高的背景,是一種趨勢上的背離。音樂版權價格下降的預期,短期看仍不樂觀。”有業內人士指出。
上述人士認為,對于字節來說,最大的問題并非其能夠支付多少資金,而是其版權支出的成本能否在其業務發展中得以消化。
目前來看,隨著短視頻平臺跨界而來,整個市場格局又出現了新的變化。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字節跳動音樂能否打通打通壁壘,仍需時間檢驗。而在這條賽道上,各平臺之間的競爭還遠沒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