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鳳凰網財經訊 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會于3月28日至31日在海南召開,本屆論壇以“不確定的世界:團結合作迎挑戰,開放包容促發展”為主題展開廣泛討論,鳳凰網財經全程報道。
本屆論壇上,雙碳問題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在“碳中和:困局與破局”圓桌討論環節,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具體介紹了我國轉型金融方面的情況。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
宣昌能表示,十八大以來,金融支持碳減排成效顯著,我國的產業結構偏重,工業化、城鎮化仍在推進,既要發展綠色產業更要推進高碳行業的低碳轉型,轉型金融可以為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和必要。
宣昌能指出,發展轉型金融首先要明確概念,制定標準,完善配套措施。“轉型金融所支持的經濟活動或者企業有四個特征:第一,對減緩氣候變化有顯著的貢獻,對生態保護等環境目標無重大損害;第二,符合雙碳目標和巴黎協定的減碳目標;第三,能效水平達到標桿水平和先進水平;第四,對轉型可能產生的社會經濟影響要有預判,要有預案。”
第二,制定標準。人民銀行牽頭開展的轉型金融標準研究堅持先立后破,首批覆蓋煤電、鋼鐵、建筑建材、農業四個領域,“主要考慮這些行業溫室氣體排放量比較大,先抓重點,也是一種示范,下一步積極推動轉型金融標準盡快出臺和落地實施。”
第三,完善配套措施。從稅收、優惠金融措施方面支持。“具體有這么幾個方面:一是完善碳核算、環境信息披露等基礎性安排,不斷推進轉型足跡先易后難,從自愿到強制開展環境信息的披露;二是豐富完善轉型金融工具,我們已經推出了綠色債券、碳中和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等產品,未來繼續創新股權類融資工具,證券化產品,保險和擔保等風險緩釋工具,還要推動公正轉型,加大對轉型壓力比較大的地區行業和人群的支持力度,確保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三是可持續金融國際協調合作意義重大,大有可為。在當前充滿各種不確定性和挑戰的全球格局下,氣候變化和可持續金融是一個可以團結各方力量的領域;四是正確處理三種關系,更好發揮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作用,一個是破與立的關系,一個是自愿與強制的關系,金融機構和企業要加強自律,強化碳核算和環境披露的意識和能力,另一個是標準制定和監管約束的關系,以標準指引業務,以監管保障落實,統籌好發展與安全兩者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