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財經要聞 >

六部門出臺氫能標準建設指南:聚焦多項關鍵技術設備 產業化周期正式開啟

近日,國家標準委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國家能源局等部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以下簡稱《指南》)。這是國家層面首個氫能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指南》提出,目標到2025年,支撐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的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制修訂30項以上氫能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同時,該文件也明確了近三年國內國際氫能標準化工作重點任務,部署了核心標準研制行動和國際標準化提升行動等“兩大行動”,提出了組織實施的有關措施。重點任務有兩項:


(資料圖片)

第一,加快制修訂氫能全產業鏈關鍵技術標準,其中包括加快制定一批氫安全、可再生能源水電解制氫、高壓儲運氫設備、氫液化、液氫儲運設備、輸氫管道、加氫站設備、燃料電池系統及其零部件、燃料電池汽車等方面的標準。

第二是積極提升氫能國際標準化水平。

此外,《指南》系統構建了氫能制、儲、輸、用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并提出了標準制修訂工作的重點,涵蓋基礎與安全、氫制備、氫儲存和輸運、氫加注、氫能應用。

氫能發展規劃密集出臺 產業化周期已開啟

實際上,今年以來,我國多地政府已對氫能發展作出規劃

上海7月末發布發布《上海交通領域氫能推廣應用方案(2023-2025年)》, 到2025年,力爭實現燃料電池汽車總量超過1萬輛并完成不少于70座加氫站建設。蘭州市同月印發《蘭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2-2035年)》;浙江省在《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方案》中提出2025年前推廣應用氫燃料電池汽車5000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也已發布《自治區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氫氣消費量超過3000萬噸,中遠期將有希望突破1億噸。從我國的氫能戰略上來看,國信證券認為,當前重點需要突破交通領域關鍵設備和材料的技術,以及國產化應用,再通過交通領域的應用帶動氫能的儲運環節發展,形成螺旋上升的發展驅動力。最終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后的終端需求市場成熟,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的快速發展

國泰君安認為,如今氫能市場序幕拉開,產業鏈有望自上而下放量。我國氫能規劃明確,產業周期已開啟,綠氫項目呈現高景氣度,電解槽需求快速增長,上游制氫端率先受益。增長動能將自上而下逐級傳導,疊加來自終端應用側的深度脫碳需求,有望帶動氫能產業鏈各環節設備放量

光大證券補充稱,基礎設施是氫及氫衍生品儲運的關鍵環節,國內外全面的管道鋪設解決氫氣長距離運輸問題,有助于氫氣下游的多重應用。

關鍵詞: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六部門出臺氫能標準建設指南:聚焦多項...
隱形冠軍 | 與中國航天“銅”舟共濟,...
百城二手房價已有96城下跌,政策底后市...
恒隆陳啟宗:內地商業仍有機會,地產行...
煤價震蕩,山西焦煤上半年凈利下降29%,...
家居企業掀IPO潮,募資用途集中在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