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財經8月9日訊(記者 梁祥才 張良德 王平安)洪水退去,但涿州的警報仍未解除。為防“大災之后有大疫”,消殺成為后續工作的重中之重。
藍鯨財經記者8月6日至7日奔赴涿州多地了解到,高溫高濕條件下,災后消殺刻不容緩,首批在一線“沖鋒陷陣”的救援隊大部分已陸續返程,而從各地火速馳援的消殺等保障隊伍正接力前行。針對有救援隊擔心后續消毒水等消殺物資可能緊缺,記者撥打涿州應急管理局電話,工作人員表示:“我們現在接收和發放物資是(由)發改局負責。”
救援工作重點轉向消殺
(資料圖片)
在洪水逐漸退去的涿州,城區內部分區域彌漫著一股淡淡臭味。這提醒著人們,此時已進入救災中期的消殺環節。有涿州市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藍鯨財經記者:“這也是目前的重點工作。”
記者8月6日、7日在涿州市內及周邊村鎮走訪,遇到了多支外地趕來專業做消殺工作的救援隊,以及紅十字會的消殺隊伍。部分人員在市內進行消殺,也有專業隊伍負責受災較重鄉鎮各村的消殺工作。
淮北紅會的一位隊員向記者表示:“我們是收到全國紅十字總會的指令,來涿州做災后消殺,其他地區也有隊伍趕來,設備和消殺物資都是我們自己帶來的。”
來自東北的救援隊成員張麗告訴記者,他們8月3日接到當地邀請函,次日就到了涿州。“前面有其他救援隊的朋友做搶險救援,我們是專門過來做消殺工作的,這兩天已接到一百多通來自社區和鄉鎮的消殺求助電話。”說話時,她已聲音沙啞,滿眼血絲。
張麗透露,他們的隊伍因缺乏消殺機械,都是靠人力背著50多斤的消殺壺進行作業。據了解,8月6日下午他們還將到兩三個社區進行消殺工作。而她當下最擔心的是,所帶來的消毒液已所剩無幾,目前還不知道從哪兒能得到補給。
消殺隊員所背的消毒器械、所需要的消毒液 (藍鯨財經記者攝)
刁窩鎮是此次受災較重的鄉鎮之一,該鎮西茨村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村莊臨近茨村大橋,洪水在8月5日已基本退了,相鄰各村莊已開始消殺工作。
記者跟隨救援隊進入西茨村消殺時,發現部分路面水退后留有動物尸體,且已呈現“巨人觀”,發出陣陣惡臭。
負責該村消殺工作的山東省一救援隊隊長劉浩告訴藍鯨財經記者,有動物尸體的地方需要重點消殺。他說:“農村有的水源地已經污染了,現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更要及時消殺。”
劉浩他們的救援隊伍在接到涿州衛健局的邀請后,連夜開始了準備工作,在抵達涿州后,衛健局將受災嚴重的刁窩鎮區域劃給了劉浩的救援隊伍。
該救援隊此次從山東帶來了5噸的次氯酸消毒原液,他預估能滿足該鎮31個村的消殺作業。劉浩告訴記者:“消毒液生產、灌裝了兩天兩夜,灌滿后,今天(8月7日)凌晨1點出發,上午10點左右抵達這里。”
正在進村消殺作業的救援隊 (藍鯨財經記者攝)
北京市朝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防制科副科長唐承軍告訴記者,“要及時清除居住地,還有周邊的淤泥、垃圾、污水、積水、人畜糞便。特別是動物尸體,要做好無害化的處理,才可減少蚊蠅滋生和媒介傳染病的發生。”
除民間組織的救援隊外,記者在當地看到,還有武警官兵、外地的消防隊等也加入到救援之中。
消殺作業的紅十字會人員、山東消防的工作車輛 (圖片來源:藍鯨財經記者攝)
“須持有邀請函”要求已撤銷
記者在涿州當地從一個救援隊的負責人處了解到,確實曾有需要持邀請函(展開工作)這一要求。他告訴記者:“一開始,要有邀請函才能來,不過后邊(有關方面)撤銷了這個硬性要求”。
也有負責消殺的救援隊成員告訴記者,在月初就有涿州當地的衛生部門聯絡他們,洪水剛剛退去,就發出了邀請函,請他們隊伍前來消殺。他向記者展示該邀請函,其中文末提到“特商請貴單位給予我市災后防疫工作支援為盼。”
據了解,因前期救援時間緊迫,并不是所有救援隊都能等拿到邀請函后再出發。也有當地救援人士表示,對于預先抵達涿州而尚未收到邀請函的救援隊,在返程前可聯系當地的應急管理局等部門進行補辦。
據一救援隊內部人士介紹,憑借該函,對救災過程中造成的設備等方面的損壞可向相關部門申請補償。但當時由于“應急管理局電話不是占線就是沒人接”,有救援隊臨走時也未補開邀請函。截至發稿前,記者撥打涿州應急管理局電話,接聽已恢復正常。
涿州市應急管理局出具的邀請函 (圖片來源:遷安藍天救援隊微信公眾號)
當地有多位民間救援隊人士告訴記者,高峰時期,他們預計到達涿州的有兩三百支隊伍,但沒有統一的部署,各救援隊只能隨機應變與當地居民溝通,到需要救援的地方去。
救援行動接力中
涿州當前的救援工作已從解救受困群眾轉向物資捐贈調配、消殺等。
8月6日下午,記者在涿州市區遇見涿州籍救援隊成員張偉,他之前一直跟隨救援隊去支援全國各地,這次也是最先一批投入救援的隊伍,前4天主要用沖鋒舟轉運受困群眾,隨著轉移工作的完成,這批救援隊的同事也相繼返程。
隨著第一波救援隊的離開,之后幾天張偉開始負責發放救援物資。“物資都是團隊和朋友捐贈的,目前這已是第六車了。”
村莊里被洪水沖毀的房屋、沖走的汽車 (藍鯨財經記者攝)
談話中,張偉難掩疲憊,他告訴記者:“已經七天沒有好好睡過了,這幾天還好些,前幾天救援時,我們一些人能在店里打地鋪,還有一些救援隊就只能睡馬路。”
“吃飯也是一些店鋪免費接待,其實救援隊離開時都很感謝涿州的人民。”張偉稱。
救援隊休息的地方、運送物資的車輛 (藍鯨財經記者攝)
另一支救援隊的隊員張麗告訴記者,一家飯店已經免費給救援隊做了兩天的飯,六七十號人的消耗太大,眼見著店里的食材就沒了。
而此時,在張麗救援團隊的介紹下,東北老鄉所捐贈的一車10噸的蔬菜即將到達,她通過飯店工作人員黃峰已聯系好受災嚴重的社區,直接接收援助物資。
但在張麗提出要向飯店補給一些食材時,黃峰婉言謝絕:“姐,我明白你的一片好心,主要是現在有規定,不讓我們個人私自接收捐贈物資。”
(文中張偉、張麗、黃峰、劉浩均為化名)
(編輯 孫放 劉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