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百分百預見到的是,隨著反腐風暴的持續深入,更多的蓋子將被揭開,更多的醫療界大佬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但老百姓關心的,不止醫療領域的腐敗,而是查完腐敗后,醫療生態能不能全面的改善。
這不是說抓幾個院長、主任、醫藥代表,乃至醫藥公司老總能解決的,里面牽扯到更多更深更復雜的東西。
(相關資料圖)
醫療的反腐風暴,在短時間內就已呈沖天之勢。 就在這幾日內,又有好幾位醫療系統的大佬,落馬了。
8月10日,黑龍江省紀委監委網站援引七臺河市紀委監委消息稱,七臺河市人民醫院原院長王群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8月9日,廣東汕頭市紀委監委發布消息稱,汕頭市龍湖區第二人民醫院醫共體集團總院長李光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龍湖區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8月8日,廣東韶關市曲江區婦幼保健院黨總支書記、院長廖英宣告落馬。廖英,女,漢族,1969年9月出生,她曾任曲江區樟市鎮中心衛生院院長,曲江區馬壩鎮衛生院院長,曲江區婦幼保健院黨總支書記、院長。
8月7日,莆田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機關紀委書記許開炳,西雙版納州人民醫院醫學裝備科原科長查宇飛宣告落馬。
此前,確信被帶走的醫療界人士,從上市公司老總到醫院院長、大科室主任,已經有100多人。
而這只能說是剛剛開始,因為反腐風暴的起頭,距今不過10來天而已。
01
7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在北京召開動員會,部署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會議強調, “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形成聲勢震懾”。
為什么剛開始在醫療界反腐,效果就這么好,反應這么大?我認為原因有三:
第一,醫療事關百姓生命健康,且跟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謂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對醫療圈的腐敗,老百姓苦之久矣。
第二,錢多。
根據查詢中國醫療公開信息網可知,中國醫療支出每年總額為8865億美元左右,支出占GDP比重為5%。醫療保健服務業一直以來被視為一個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行業,也是國家政策支持的重點。
醫療GDP的比重既反映了一個國家在醫療保健服務領域的實力和投入,也代表了社會對健康產業的重視程度。
而且,誰不怕得病?誰不要保命? 別的地方再省的老百姓,面對生死存亡花錢也是舍得的。
國家投資多,老百姓肯花錢,有名氣的醫療機構就那么些,資源高度集中的地方搞錢當然容易。
第三,搞錢容易,查也容易,追蹤錢的流向即可。各大藥企、各大設備廠商的賬本扒開,錢去哪了,誰拿了,一目了然。再不行,問問醫療界的大佬,你收入多少、你的豪宅怎么買的,妥妥跑不掉。
你看,老百姓關注、錢多、好查,這不一下就能讓風暴卷上九天了嘛。
02
有多好查呢?那些大的醫療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基本是透明的,真要查,一點都不難,我隨便歸攏幾家上市公司的銷售費用:
2020-2022年,恒瑞醫藥的總營收分別為277.3億、259.1億和212.8億,銷售費用分別為98億、93.8億和73.5億,分別占總營收比為35%、36%和34%。
在銷售費用中,其學術推廣費用占比始終居高不下。三年來,這一費用分別為55.8億、46.4億和38.1億,除去2021年,均占比過半。
這三年,賽倫生物的銷售費用分別為3663萬元、4339萬元和5027萬元,占營收比分別為19.7%、20.8%和28.9%,逐年升高,學術推廣費用則接近于銷售費用的一半。
長春高新的銷售費用則分別為25.8億、30.6億和38.1億,占營收比一直在30%左右,大部分銷售費用也用在了學術推廣上。
Wind數據顯示, 在統計的5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僅2022年,有57家企業銷售費用占營收比超過50%。其中,有40家都是醫藥醫療公司,占比達70%。
請問,這些銷售費用怎么花的,學術推廣又是推廣了什么學術,哪些人參加了,是有償的嗎?
很簡單的問題,連我都會問,紀委的同志更專業。
當然,醫療界的害群之馬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醫生承擔著繁重的任務,患者的不解以及污名化的攻擊。大多數醫生對反腐,肯定是支持的。
昨天看到個貌似段子的大實話,說普通醫生對醫療反腐怎么看。
段子云: 一想到院長主任睡著醫藥代表,拿著高額回扣,這比晚上值班還讓人痛苦。
因此,醫院這種上下等級分明的地方,對于醫療反腐,也有不同的態度。
前浪功成名就,鈔票多多:希望趕緊結束,如果能用議罪銀的方式來解決,也不是不能接受。
中浪剛剛起步,前途無量:心情矛盾又復雜,自己也開始拿了,但還沒拿那么多,既希望把老浪掀翻自己上,又怕反腐持續深入自己也受波及。
后浪日夜操勞,掙辛苦錢:心情愉悅,希望持續深入反腐,把那些利用他們掙大錢的全部拿下。
這樣的分層不僅我了解,組織也了解,因此今天看到魔都早在兩個月前,就出了一個通知:《上海市市場監管領域重大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實施辦法》,里面第三條規定: 舉報經查證屬實結案后屬于重大違法行為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給予相應獎勵:
(一)違反食品、藥品(含醫療器械、化妝品)、特種設備、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
(二)具有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
(三)市場監管領域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嚴重危害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的;
(四)經市場監管部門依法認定,需要給予舉報獎勵的。
對舉報者的獎勵,最高可達100萬元。
里面專門提到的藥品和醫療器械,恐怕已經是為現在的反腐風暴做好了準備。
在這種氛圍下,位于湖南長沙的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9名醫務人員聯合簽名,實名舉報科主任——該舉報信日前在網上流傳。
舉報信稱,呼吸科主任孟婕“放任”其無手術操作資質的學生鄒某單獨進行支氣管鏡檢查,導致三個月內發生2例患者死亡事件,事發后孟婕偽造醫療文書,要求其他醫生簽字擔責。
同時還舉報孟主任暗箱操作績效分配、私設小金庫、財務不公開、打壓排擠同事等等劣跡。
想來,這些醫生也是苦孟主任久矣,平時舉報恐怕會被報復打擊,趁醫療反腐風暴,也算是事半功倍。
03
蓋子一掀開,某些白衣天使瞬間形象破碎。 可以百分百預見到的是,隨著反腐風暴的持續深入,更多的蓋子將被揭開,更多的醫療界大佬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當然,老百姓關心的,不止于醫療領域的腐敗,而是查完腐敗后,醫療生態能不能全面的改善。
這不是說抓幾個院長、主任、醫藥代表,乃至醫藥公司老總能解決的,里面牽扯到 更多更深更復雜的東西。
比如醫藥之間的關系、各種醫院的定位、醫保的使用等等,這些事需要更有智慧的制度設計。
如不然,抓腐敗造成的真空會很快被后繼者填補,這就浪費醫療反腐這么大的聲勢,以及人民的期望了。
任重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