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中又陸續出現各種“小作文”,通過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平臺廣泛傳播,雖然“小作文”出現后,涉及的主體紛紛進行了澄清,但還是引起了市場的波動,并令部分投資者產生擔憂情緒。
(資料圖)
8月21日,上海機場、白云機場盤中大幅下跌,隨后紛紛跌停。有傳言稱:“國君社服群發的上海機場免稅談判扣點率15%-20%,嚴重降低機場免稅業績。之前市場的預期機場扣點重談應該維持20%-25%的扣點比例,保證高保底抵扣點的合同結構。”
對此,國泰君安研究所發布聲明稱,網絡上流傳的“機場免稅談判扣點率15%-20%,嚴重降低機場免稅業績”并非國泰君安研究所社會服務領域分析師劉越男發送和傳播的內容,請勿信謠傳謠。
兩大機場澄清
面對突如其來的跌停,上海機場、白云機場紛紛發出澄清公告。
上海機場發布公告稱,經公司董事會核實,相關網傳內容不屬實。目前公司與日上免稅行(上海)有限公司相關事項按《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免稅店項目經營權轉讓合同之補充協議》執行。
白云機場也發布公告回應稱,白云機場與中免沒有探討過扣點調整的問題。目前公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上海機場、白云機場發布澄清公告后,股價紛紛反彈,但最終收盤仍跌超8%。記者注意到,深圳機場今日跌幅相對較小,收盤跌幅為3.05%。
機場免稅一直以來是機場重要收入來源,協議扣點若發生變化,機場估值自然也會跟著變化。深圳機場在2023年初對扣點率(提成比例)進行調整。根據招標情況,深免集團成為T3航站樓進出境免稅店項目中標人,租金采取“月保底租金、月營業額提成租金兩者取高”模式,T3航站樓進境與出境免稅店月保底租金單價均為3280元/m2/月,月營業額提成比例分別為30%和24%。
而深圳機場此前2017年與深免集團的免稅店合作協議顯示,T3出境免稅店提成比例為35%。
疫情期間,機場客流大幅下降 ,機場免稅收入也出現大降。2021年1月,上海機場與日上免稅行(上海)有限公司簽訂《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免稅店項目經營權轉讓合同之補充協議》(簡稱“補充協議”)。
從2020年3月起,上海機場與日上開始按照《補充協議》的全新結算方式履行合同。根據新的協議,上海機場2020年收到的免稅店租金從原本預計的41.58億元下降到了11.56億元。
上海機場當時表示,2021年-2025年免稅店業務收入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疫情的進展及浦東機場國際及港澳臺地區航線客流的恢復情況,具有不確定性。
兩大機場扭虧為盈
今年上半年,隨著機場客流量快速恢復至疫前水平,上市公司業績實現扭虧。
上海機場預計,2023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0億元到1.44億元。公司表示,2023年以來,我國民航業持續復蘇向好。上海機場主要業務量快速恢復,境內市場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出入境客運航班大幅增長,公司整體盈利水平穩步提升,資產整合效應明顯,經營情況整體好轉。
白云機場預計,2023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業績將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1.42億元至1.74億元,扣非凈利潤1.24億元至1.55億元。
白云機場表示,業績扭虧為盈得益于公司報告期內的生產經營活動逐步恢復,實現飛機起降21.56萬架次、旅客吞吐量2893.67萬人次,分別同比變動62.9%、134.58%,帶動公司航空性業務及相關航空性延伸業務收入增長。
機場免稅有望持續恢復
近期國內一線機場公布7月經營數據,國際旅客吞吐量和航班起落架次整體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50%和60%以上水平,全年整體保持回升態勢。
例如,上海機場此前披露的經營數據顯示,2023年7月,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境外航線(國際+港澳臺)旅客吞吐量181.53萬人,同比增長2183.4%,環比增長26.9%,恢復至2019年同期52.24%;境外航線飛機起降架次12617架次,同比增長93.9%,環比增長14.97%,恢復至2019年同期60.21%
開源證券認為,隨出境團隊游進一步放開及中美直航航班加密,國際客流恢復將推動各樞紐機場商業發展重回正軌,并賦能機場免稅持續恢復。
近日,文旅部發布《關于恢復旅行社經營中國公民赴有關國家和地區(第三批)出境團隊旅游業務的通知》,且即日起恢復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游企業經營中國公民赴有關國家和地區(第三批)出境團隊旅游和“機票+酒店”業務。加上第一批和第二批合計60個國家,恢復出境團隊游的國家已達到138個,第三批的國家名單中包含韓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熱門旅游目的地國家。
萬聯證券研究指出,出境游市場有序開放,有望促進國際航班復蘇,利好出境游和機場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