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財經要聞 >

芯片殺價重災區的MCU:A股龍頭股價“一瀉千里”,中報業績降近8成

①兆易創新、四維圖新、中穎電子、國民技術、國芯科技4月迄今股價累計最大跌幅達30%以上。


(相關資料圖)

②MCU Q2貨期已出現下降趨勢,業內坦言今年總體訂單薄弱,需求不及預期。

③車規級MCU成國際MCU巨頭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券商研報指出,中國有望孕育出本土的汽車MCU頂尖供應商(附股)。

MCU是一類集成了中央處理器、內存、輸入輸出接口和定時器等功能的微型計算機芯片,是電子行業核心產品,下游應用廣泛。在半導體產業整體低迷之下,MCU也難逃“寒氣”。二級市場上,A股MCU芯片上市公司兆易創新、四維圖新、中穎電子和國民技術最近四個月股價走勢低迷。業績方面,兆易創新和中穎電子上半年凈利同比降幅均超過60%,四維圖新和國芯科技上半年錄得凈虧損。

然而,車規級MCU異軍突起,成為意法半導體、恩智浦等國際MCU巨頭的主要業績增長動力。東海證券表示,車規級MCU的主流工藝不受芯片制裁影響,中信建投指出新能源車爆發式增長帶動車用MCU的需求迅猛增長,中國在新能源車領域具備結構完整、自主可控的內循環產業體系,有望孕育出本土的汽車MCU頂尖供應商

國內MCU芯片市場“寒風凜冽“:A股龍頭兆易創新股價“一瀉千里” 上半年凈利同比最高降近8成

A股MCU芯片廠商中,總市值近600億的龍頭兆易創新最新收盤價89.1元,相較2021年歷史最高點跌幅高達62%,四維圖新、中穎電子和國民技術自4月年內股價最高點迄今累計最大跌幅分別為37%、44%、43%。國芯科技7月24日公告新一代汽車電子MCU內部測試成功并已給客戶送樣也“沒能挽救頹勢”,股價自4月6日年內最高點迄今累計最大跌幅51%

根據富昌電子對半導體產品貨期的統計來看,二季度功率半導體、MCU、信號鏈等產品的貨期都出現下降趨勢。有分析認為,從上游的代工、設計到中游的功率器件、再到終端消費產品,半導體的寒氣傳遍了整個產業鏈,市場所期待的Q3拐點似乎并沒有如期到來。

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主要MCU制造商的表態顯示,即便是上半年的618購物節等促銷活動,也未能顯著提升整體電子產品的受歡迎程度。總體來看,2023年上半年MCU制造商的業績普遍出現大幅下滑。據悉,MCU平均售價曾在2021年上漲10%,達到25年來的最大漲幅,如今卻跌得“底褲”都不剩。去年6月之后,高庫存壓力疊加消費寒冬,除了一些難替代的高階MCU,市面上的MCU品牌價格普遍跳水。雖然二季度是MCU傳統旺季,但業內大多坦言,今年總體訂單依舊薄弱,需求不及預期。

據A股各家上市公司最新公告,兆易創新上半年凈利潤3.36億元,同比下降78%。中穎電子上半年凈利潤8562.15萬元,同比下降66.47%。四維圖新上半年凈虧損2.95億元,同比虧損擴大。國芯科技上半年凈虧損3734.97萬元,由盈轉虧

汽車業務點亮巨頭財報 車規級MCU本土替代進行時

不同于消費電子市場的疲軟,汽車電子市場逆勢而上。在國際MCU巨頭的財報中,汽車業務成為今年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意法半導體(ST)在Q2財報中表示,由于汽車行業的需求推動銷售,公司第二季度收入增至43.3億美元,同比增長12.7%,超出預期;凈利潤10億美元,同比增長15.5%,其中汽車和分立部門上季度營收增長34%,至19.6億美元。恩智浦最新財報顯示,汽車業務為公司營收主力,二季度汽車業務營收高達18.66億美元,同比增長9%,環比增長2%,約占總體營收的56.5%。

根據搜狐汽車研究室和中國市場學會,智能汽車的ECU數量為普通燃油車4.3倍,每個ECU單元里至少需要使用一顆MCU芯片。中信建投劉雙鋒等人在1月18日的研報中表示,新能源車持續爆發式增長帶動車用MCU的需求迅猛增長。根據IC Insights,2022年全球車用MCU市場規模為86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124.62億美元,2022-2027年CAGR為7.7%。

目前全球MCU市場由歐美日芯片廠商牢牢把持,根據Yole數據,2022年全球MCU市場份額前十中僅有華大半導體一家大陸廠商入圍,市占率僅1%。前三大MCU供應商為英飛凌(Infineon)、瑞薩(Renesas)、恩智浦(NXP),三家合計市占率超過50%。東海證券周嘯宇在2月14日的研報中表示,MCU國產化率低且多集中于消費級,2021年車規級MCU自給率尚不足5%。

車規級MCU認證難,周期長,標準嚴苛,進入門檻極高。目前國內的車規級MCU大多應用在雨刷、空調控制等低端控制功能上,在動力系統,底盤系統的中端控制以及智能駕駛的高端控制領域還遠遠不足。在車規級MCU認證和測試方面,國內幾乎是一片空白。

不過,上個月末,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發布《兩部門關于印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智能網聯汽車)(2023版)>的通知》?!锻ㄖ分蟹Q,加快構建新型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有市場人士表示,隨著國家在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上的不斷完善,國內在車規級MCU認證和測試上的空缺等問題將迎刃而解。

周嘯宇指出,全球車規MCU目前主要以40nm-90nm位制程為主流工藝節點,僅少部分豪華車型會部分采用28nm制程的MCU,不受芯片制裁影響,國產芯片代工廠商如中芯國際和華虹公司已經具備自主制造的能力。此外,中信建投劉雙鋒等人在1月18日的研報中表示,中國在新能源車領域具備結構完整、自主可控的內循環產業體系,有望孕育出本土的汽車MCU頂尖供應商

方正證券吳文吉在3月29日的研報中表示,中國實現量產車規級MCU主要企業有上海芯旺微電子、四維圖新旗下杰發科技、賽騰微電子和比亞迪。劉雙鋒等人表示涉及中高端應用的國產車規MCU有國芯科技、芯馳科技、芯旺微,兆易創新的Roadmap里也有多核鎖步、M7內核、功能安全認證的高端MCU在研。

關鍵詞: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芯片殺價重災區的MCU:A股龍頭股價“一...
A股護盤進行時:11天166家上市公司官宣...
火了!北上資金單周超10億殺入這只白馬...
下周A股解禁市值降超30%!4只股票流通盤...
統計局:1—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干細胞治療亂象調查:上海民營醫院治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