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財經要聞 >

期貨助力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10月7日,在山東省榮成市俚島鎮花園谷一處蘋果園內,果農在采摘、分揀、裝運蘋果。 新華社記者 李信君攝

又到了瓜果飄香的秋季。蘋果紅了,果農希望賣個好價錢的盼頭強烈起來。期貨作為要素配置的市場機制,融入了鄉村產業發展全鏈條。蘋果期貨上市以來,不但有效助力現貨標準統一,促進產業提質增效,還為果農提供收入保障,為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

在陜西省延長縣,縣政府通過縣電視臺、各鄉鎮電子廣告牌、果農微信群等多種渠道推廣蘋果期貨價格信息,實現價格信息的縣域全覆蓋,讓果農提前了解價格、掌握定價的話語權。蘋果期貨通過提供“不問產地,只問標準”的定價機制以及覆蓋整個產季的遠期價格信息,優化了現貨價格的發布傳導機制,便于產業主體參照期貨價格依標定價,指導經營。縣、鄉鎮、村等各級主要負責人都安裝了行情軟件,及時關注蘋果期貨價格波動。2018年,我國蘋果大規模凍害減產,延長縣相關部門通過關注蘋果期貨價格,及時幫助果農對現貨價格進行預判,提高賣果售價。當年延長縣蘋果總體減產8%,但整體銷售價格同比提高30%,果農總收入增加了20%,全縣蘋果銷售收入較2017年凈增約3億元。

標準化是農產品增值的重要途徑,期貨標準能夠引導種植加工品質優化提升,帶動農民增收和產業升級。蘋果期貨上市前,我國蘋果產業標準化程度相對較低,同果不同價,好果難賣好價的現象時有發生。蘋果期貨上市后,通過統一貼近現貨實際的交割標準,助力提升產業在種植、分選、儲藏、銷售等環節的標準化意識,推動產業主體自發提高標準化水平。

甘肅省靜寧縣蘋果龍頭企業德美集團成為蘋果期貨交割倉庫后,率先引進蘋果光電分選線,搭建農產品冷鏈物流園,參照蘋果期貨質量標準對果農蘋果進行收購,通過穩健的經營以及期貨避險工具的合理使用,成功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成為當地以及甘肅東部區域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德美、隴原紅和靜寧縣林投公司等還通過流轉土地,建設蘋果高新技術示范園,帶動全縣建成良好農業規范(GAP)、綠色果品認證等基地50萬畝,果品商品率和優果率分別達到95%和75%。

伴隨著蘋果產業智能選果線的普及,期貨和現貨兩個市場間的聯系也更加緊密。煙臺中泉食品有限公司由過去人工挑選交割蘋果轉變為運用機械化選果設備挑選蘋果,質檢機構檢驗通過率更高。中泉食品總經理姜燁表示:“標準化的分級是多樣化銷售渠道的前提。機械化選果設備高效地實現了蘋果分類分級,該設備每小時可分選蘋果5噸。采用機器分選成本僅是人工分選的2/3,而效率是人工的3倍左右。”

隨著期貨標準化分級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蘋果儲藏保鮮環節也隨之改造升級,現代化的冷庫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土窯洞”。“果子過去儲存在地窖里,現在住進智能化冷庫,錯峰銷售能比一般行情價每斤高出1塊多,一畝地的收入相當于多種了半畝樹。”陜西洛川蘋果有限公司副經理王永鋒說。有了蘋果期貨之后,產業的思維方式和眼界開闊了,主要產區陸續建起蘋果產業園,出現依靠互聯網技術賦能的大型冷鏈加工聯合體,可以對蘋果進行分級加工、包裝、儲藏、進出庫等全鏈條管理。這大大提升了蘋果附加值,增強了產業抗風險能力,為蘋果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打下基礎。

“保險+期貨”作為金融跨界服務“三農”的典型模式,連續八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保險+期貨”模式通過保險公司為農戶提供價格保險,并將價格波動風險最終轉移到期貨市場進行對沖,讓農戶安心種植。因災減產、“豐年難豐收”等果農急難愁盼的問題正通過期貨市場逐步得到緩解。2018年以來,鄭商所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已經服務果農6.45萬余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14家,為51.9萬畝果園、79.5萬噸蘋果提供保障。此外,各類經營主體還在“保險+期貨”試點的基礎上持續探索并豐富“期貨+”的內涵和外延,采取多種工具組合,共同推動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 (經濟日報記者 祝惠春)

關鍵詞: 蘋果 期貨 果農 價格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期貨助力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鄉村行·看振興)江西“柚”到豐收年...
網商銀行:衛星遙感“大山雀”技術已服...
新疆沙雅縣向全國各地游客發出邀請:“...
北京解除二手房指導價限制,海淀29個學...
誰都不敢輕舉妄動?美債收益率罕見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