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房產 >

在上海談“出海” 中國藥械如何“揚帆”國際市場?

中新網上海10月16日電 (記者 鄭瑩瑩)“十幾年前,我還在講創新藥在中國與其他國家上市的時間差,現在這個差距已經縮小了。”羅氏集團董事會主席施萬(Severin Schwan)16日在滬說。

當天,2023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開幕。施萬在主旨演講中忍不住“插播”了一句感受。

復星國際有限公司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啟宇說,今天企業在生物醫藥創新上面臨更多挑戰,創業公司或者大一點的企業不是光“砍成本”就能活下去,而是要去打開一扇更大的門,走到全球市場上去。

10月16日,2023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在滬開幕,會上,業內人士共論創新賽道與國際機遇。中新網記者 鄭瑩瑩 攝

上海聯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強說,對醫療器械行業來說,從“中國創新”到“世界創新”,意味著中國醫療器械產業要從過去的價值鏈低端進入高端,而且要讓全世界對中國高科技產品、技術予以認可,且產生信賴,這挑戰是巨大的。“從‘中國創新’到‘世界創新’,必須在市場上成功,才能產生所謂的世界影響力。”他說。

上海正在著力打造一個“熱帶雨林”般的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業界人士指出,上海具備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各種要素,但還需要相關政策支持。

美敦力全球高級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裁顧宇韶表示,美敦力1989年進入中國市場,一開始就以上海為區域總部,面向(中國)全國。他表示,這個行業有資金投入高、周期相對較長等特點,需要有一個可預測的、創新友好的產業政策環境。

當天,上海發布了《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創新策源 打造高端生物制造產業集群行動方案(2023-2025年)》等若干政策,并舉行上海市創新藥械出海國際合作伙伴啟航儀式,吸引阿斯利康、羅氏等作為上海生物醫藥產品出海合作伙伴,助力上海本土創新類企業出海。

1993年,上海率先將現代生物與醫藥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經過30載發展,上海生物醫藥從工業產值不足50億元的產業,成長為工業產值近2000億元的新興產業。

10月16日,2023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在滬開幕,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卡爾·巴里·夏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在會上演講。中新網記者 鄭瑩瑩 攝

兩度摘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卡爾·巴里·夏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在大會上說,“唯快不破”,在藥物研究上也是這樣,我們需要以技術加快藥物篩選過程,加強創新,他對結緣多年的上海有信心。(完)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在上海談“出海” 中國藥械如何“揚帆...
甘肅酒泉新能源裝備持續走向海外市場
杭州優化調整住房限購范圍 加大保障性...
“雙節”至,出行忙!粵高速公路高峰日...
中國首條深層污水傳輸隧道累計輸水量近6...
兩岸山東鄉親中秋聯誼會舉行 共敘兩岸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