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熱點新聞 >

沙土里加點膠,就能“沙漠變良田”,這事我該信嗎?

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易志堅這幾天或許會感到委屈,自己在一年多前已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研究成果,突然在知乎上又被網友挖了出來成了爭議話題,讓他更不能接受的是,如今自己交出的明明是佐證研究有效的正面實驗結果,怎么還有網友和媒體質疑,他的研究是“水變油”的偽科學?

早在一年前,易志堅和他團隊關于沙漠土壤化生態恢復技術成果就曾登上媒體版面,彼時易教授的科研成果就被媒體總結為能讓“沙漠變良田”的“神奇技術”,但是現在來看,這些報道沒有得到足夠的傳播。直到上個月5號,央視新媒體對此做了一場長達一個小時的直播,使用了更加“震驚”的標題——《厲害了!揭秘“點沙成土”黑科技》,一舉引爆了這個話題。

直播中,易教授的團隊在內蒙古阿拉善盟烏蘭布和沙漠向央視記者現場展示了“沙漠土壤化”的技術操作和成果。這種技術的核心是一種從植物中提取的纖維黏合劑CMC,視頻中,一位老師將CMC的粉末灑在沙子表面,隨后用手均勻攪拌,數瓢水不斷加入沙子中,老師手中的沙子已經粘結,狀態發生了變化。老師一邊攪拌,一邊介紹說:“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是機械進行攪拌,黏合劑和沙土的比例一般不會超過千分之三,而整個過程中必須有水。”最后這句話非常重要,我們后面會說道。

至于技術核心CMC是什么,百度百科是這樣寫的:

羧甲基纖維素(CMC)是纖維素醚類中產量最大的、用途最廣、使用最為方便的產品,俗稱為"工業味精"。CMC是一種重要的纖維素醚,是天然纖維經過化學改性后所獲得的一種水溶性好的聚陰離子纖維素化合物,易溶于冷熱水。它具有乳化分散劑、固體分散性、不易腐蝕、生理上無害等不同尋常的和極有價值的綜合物理、化學性質,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天然高分子衍生物。

CMC的重要特性是形成高粘度的膠體、溶液、有粘著、增稠、流動、乳化分散、賦形、保水、保護膠體、薄膜成型、耐酸、耐鹽、懸濁等特性,且生理無害,因此在食品、醫藥、日化、石油、造紙、紡織、建筑等領域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

易教授在“沙漠土壤化”中使用的是一種改性羧甲基纖維鈉。

根據易教授團隊長達8年的研究,混合了CMC和水的沙土,可以變成擁有生態—力學屬性、具有“萬向結合約束”的土壤。而約束屬性和孔隙結構,則保證了“沙變土”具有存儲水分、養分和空氣的功能,同時能滋生微生物。

直播鏡頭中,烏蘭布和沙漠中4000畝的試驗田上,長滿了一人高的牧草,記者介紹說,已經有沙漠中的動物來到植物中安家,易志堅教授今年已經領導完成了中試基地內約4000畝沙漠的土壤化和綠化,明年還將完成一萬畝的試驗。

根據重慶交通大學官方網站中的領導介紹,易志堅教授長期從事力學、道路、橋梁、材料等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主講本科生、研究生《彈性力學》、《結構力學》,《彈塑性力學》、《斷裂與損傷力學》等課程。發表論文80多篇,被SCI、EI收錄40多篇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于是我們現在所討論的這項沙漠土壤化技術,也是他從力學原理出發研究的。

我們翻閱了他于2016年11月份發表的題為《沙漠“土壤化”生態恢復理論與實踐》的論文,易教授在論文中這樣寫:

過去,人們一直沒有從土壤的力學特性入手,分析土壤的生態屬性。事實上,土壤力學特性與土壤 的生態屬性之間應該存在關系,土壤的力學特性賦 予了土壤的生態屬性。筆者首次發現了土壤力學特性與土壤生態屬性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使沙子 “土壤化”得以實現 。

對于沙子“土壤化”的力學原理與方法 ,他介紹說:

在沙子顆粒中加入適當黏度的水溶性物質并均 勻混合后,沙子顆粒間就將形成具有“萬向性”和 “可恢復性”的 ODI 約束,此時,沙體將從離散狀態 轉變為流變狀態( 像“濕土”一樣) 。當添加的水溶性物質中的水分蒸發后,ODI 約束將轉化為固結約 束,沙體會轉變成固體狀態( 像“干土”一樣) 。“土壤化”后的沙子具有自然土壤的力學特性,可以在流變狀態和固體狀態之間穩定轉換,沙子一旦獲得了土壤的這種力學特性,就將具有與土壤相同的生態—力學屬性——自修復性和自調節性 。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跨村聯建產業園 推動文旅融合規范化促...
各路豪杰搶灘氣泡水市場 各品牌誰能笑...
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 汽車零部件企業能...
我國共有4.6萬家保險經紀相關企業 保險...
核桃編程頻繁電話 短信騷擾用戶被多次...
小電科技2020年凈利虧損1.1億元 分銷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