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福建省長汀縣南山鎮鄧坊村舉行了南山鎮“一鄉一品”農村綜合文化節、農民豐收節、“001蜜語田園”開園儀式。在開園現場,快閃表演、“T田”走秀、美食品鑒、直播帶貨、兒童種植體驗等眾多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許多游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打卡。
據悉,長征出發地文旅綜合體“001蜜語田園”是南山鎮黨委、政府按照長汀縣委實施“跨村聯建”的工作要求,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以“紅+綠”產業融合模式,將鄧坊、橋下等周邊七個村捆綁,實施“村企、村社、村場”聯建的一個載體。“001”中的第一個“0”意指百香果,第二個“0”意指油茶,而“1”則意指鰻魚,這三個產業形成連片,構成了水里鰻魚、田里水果、山上油茶的“海陸空”立體生態產業體系。園區內配套建設采摘體驗區、農耕文化園、生態黨建長廊、雞冠花花海等一系列集觀賞性、游樂性、教育性于一體的基礎設施。
“001蜜語田園”是南山鎮黨委、政府傾力打造的促民增收的又一樣板,在占地2000畝的范圍內,培育了投資240萬元建設的連片500畝百香果基地、投資500萬元建設的1600畝油茶示范基地、投資4100余萬元建設的70余畝鰻魚養殖基地,每年產值合計5675萬元,每年使用農民工176人次,每年支付農民工工資合計300余萬元,且大都發放給聯建村的“4050”人員(處于勞動年齡段女40歲以上、男50歲以上的,本人就業愿望迫切、但因自身就業條件較差、技能單一等原因,難以在勞動力市場競爭就業的勞動者),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
筑巢引鳳添動力 黨建引領促發展
鄧坊村是南山鎮農業資源稟賦比較突出的村,但由于缺乏能夠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該村的現代農業分布較為分散、規模效益難以凸顯。為解決這一問題,南山鎮黨委和鄧坊村委主動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在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廣泛發布“招賢令”,并承諾提供一攬子優惠政策。在國內和非洲地區經營大規模鋼廠的董建武、王容光聽到消息后,借拜訪家住鄧坊村的朋友之機,來到村里進行實地考察。看到鄧坊村水路邱大面積的優質農田,加上適宜的氣候條件和自然地理環境。原本就對農業頗感興趣的二人一拍即合,決定在鄧坊村創辦建豐家庭農場,專門種植百香果。
圖為百香果
然而,農田還分散在許多農戶手里,土地流轉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為此,鄧坊村黨支部書記鐘土養立即召開黨小組會議、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研究對策,并組織包村干部、村兩委干部、老黨員干部、人大代表放棄休息時間,逐戶輪番上門做農業發展宣傳工作和農戶的思想工作,直至農戶全部同意為止。經過不懈努力,短時間內土地成功流轉450余畝,建豐家庭農場得以在2017年冬天開啟“百香果之旅”。在鎮村兩級的支持下,建豐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帶動了越來越多的周邊農戶參與百香果種植。
但2019年過早來臨的霜凍天氣使得百香果大面積凍死,再加上現有百香果苗不夠優質、百香果市場競爭激烈等原因,董建武、王容光萌生了撤資的想法。南山鎮黨委書記戴永迪知曉這一情況后,立刻決定由其親自掛鉤建豐百香果項目,一方面,加大對建豐家庭農場的資金扶持力度,并發揮南山籍鄉賢的作用,為建豐百香果打開新的銷路;另一方面,邀請福建省農科院專家實地察看百香果育苗問題。在專家的指導下,位于官坊農場社區的得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培育出百香果脫毒種苗,一舉打破了建豐家庭農場在百香果苗上遭遇的困境。對此,董建武十分激動地說:“如果沒有鎮黨委和村委的鼎力支持,建豐家庭農場不可能發展得那么好,目前我們已被評為市級示范家庭農場、縣級家庭農場示范場,今年我們的產值預計將達到1200萬元。”
激活紅色基因 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南山鎮搶抓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長汀段)中復核心區建設機遇,重點深化“紅軍長征第一村”——中復村品牌建設,先后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修繕觀壽公祠、九廳十八井、超坊圍龍屋、育成公祠等紅色舊址,進一步加快中大街及景區周邊可視范圍立面改造提升工程實施進度,謀劃實施投資705萬元、建筑面積達883平方米的中央蘇區紅色郵局及紅古田惠農產品展銷中心項目,營造更加濃厚的紅色氛圍。五年來,共培訓黨員干部超50萬人次,接待游客突破11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億元大關。
中復村的紅色品牌正日漸閃亮,但鎮域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僅憑中復村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為加快破解單個村發展力量單薄的難題,南山鎮以紅色旅游為基本盤,有機結合特色現代農業,以共建“紅”“綠”產業化聯合體為抓手,建設“跨村聯建”示范片,著力打造長征出發地文旅綜合體。“001蜜語田園”項目便是南山鎮在建設長征出發地文旅綜合體上邁出的重要一步。該項目是一個綜合性強、覆蓋面廣、融合度高的復合項目,覆蓋了鄧坊村百香果、油茶、鰻魚產業以及沿線大坑、黃家莊的油茶、米粉產業和橋下鰻魚養殖業等特色現代農業。
2020年年底開始,鎮黨委、政府在鄧坊村百香果、油茶、鰻魚三大產業基本成型的基礎上,利用田間空閑地,引入水保、林業資金140萬元,自籌90余萬元,對園區內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優化,新建河堤450米,配木紋欄桿、黨建長廊100米,農耕文化廣場1個,巨型雕塑2處,休息涼亭2座,風車1處,瞭望塔1座,花海15畝。園區建設吸納了以“紅軍長征出發地”為主題的紅色元素和部分客家文化元素,并與中復村紅色旅游產業相互呼應,將體驗式田園風光與紅色教育深入結合起來,形成中復至鄧坊“紅+綠”區塊旅游精品線路。
為促進農民增收新途徑,南山鎮充分發揮001產業園“領頭雁”效應,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把項目建設、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來,輻射帶動全鎮產業集群發展。以打造“省級蔬果現代產業園”為抓手,逐步壯大千畝百香果、千畝羅漢果、千畝蔬菜、千畝檳榔芋、千畝油茶的“五千工程”。同時,借助產業發展的東風,創造性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就業崗位,持續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讓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
“如今,‘紅綠相映’和‘文旅融合’已成為南山鎮跨村聯建工作最好的名片。”戴永迪說,“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突出項目引領,通過內容創新、形式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等途徑,促進紅色旅游、綠色休閑觀光農業、客家文化游等已有業態提質升級,培育旅游新業態和新消費模式,力促‘紅色更紅、綠色更綠、相得益彰’,不斷推動文旅融合規范化、規模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