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銀行集團26日公布報告顯示,3月渣打中國中小企業信心指數(SMEI)隨春節過后企業經營活動恢復而反彈,由2月的54.5上揚至59.1。各項季度平均指標顯示2018年一季度企業經營活動較上年一季度略有增強,但一季度經營預期同比略有趨緩,表明企業對今年的前景預期謹慎樂觀。 渣打中國中小企業信心指數為百分百衡量中小企業經營狀況的專項指數,是通過經營狀況、信用狀況和未來三個月預期衡量中小企業狀況的前瞻性指標。
報告顯示,3月中小企業融資情況有所改善,現金盈余增加。3月信貸指數由2月的51.0略微改善至52.9,春節后銀行對中小企業放貸意愿提高8.1個百分點至57.7,體現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難度有所降低。
不過報告也顯示3月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仍然居高,盡管增速減緩。渣打稱,預計去杠桿和金融監管收緊將進一步抑制廣義信貸增速,并拉高融資成本。
渣打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師申嵐預測,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心或會從2016、2017年的削減過剩產能轉移到今年的去杠桿,未來三年中國的宏觀杠桿率會趨于穩定。
而如何去杠桿則涉及到信貸對企業的影響。她指出,企業去杠桿方面,會加大對企業負債端的管理,更多加大對僵尸企業的處理,信貸資源會轉移到更有效率的部門。
金融去杠桿方面,申嵐認為,不管是即將落地的資管新規,還是將表外理財納入MPA廣義信貸指標進行考核,都會使影子銀行、表外信貸受到進一步的擠壓,不論是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都會感受到更明顯的融資難、融資貴。
居民去杠桿方面,她表示銀行對房貸的收緊較為明顯,今年的房貸額度會更加緊張;政府方面,地方政府會對負有擔保責任的信貸有更嚴格的限制。
“一方面企業希望更早拿到便宜貸款,而年初銀行方面相對更"惜貸",信貸供需不平衡更加突出。”她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