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熱點新聞 >

北京審議城市副中心詳細的規劃確立行政 商服 文旅三大主導功能

依托運河商務區和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等地區,加強商務服務功能的細化落實,制定詳細的準入門檻、激勵政策與退出機制,重點承接部分中心城區商務服務功能。   3月29日上午,北京市舉行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

據了解,圍繞副中心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游三大功能定位,按照“街區層面、深化方案、地塊層面”三級控規編制體系,將形成一套“1+12+N”的規劃體系,并重點突出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文化傳承的三大特色。

同時,還將研究建立一套切實有效的規劃管控體系,強化由管控圖則、設計導則、技術準則和三維智慧信息平臺組成的“三則一平臺”,為后續規劃審批管理提供支撐。

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主任張維在介紹規劃草案時表示,規劃將重點處理好副中心與中心城區的關系,與副中心外圍地區的關系,與城市東部地區和通州周邊地區的關系。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暉認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要服務于北京“一核兩翼”的協同發展,其產業和城市功能要與首都功能核心區、雄安新區形成協調互補。

在王暉看來,副中心確立的三大主導功能中,行政辦公是首要發展和保障的功能,商務服務功能則應該用涵蓋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的“大服務”概念理解,而文化旅游,則是結合通州當地的資源稟賦和先期產業布局的功能定位,將會是未來副中心的支柱產業之一,但還要加強相關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一帶一軸多組團”的空間結構

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主任張維表示,副中心將緊緊圍繞承接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疏解,促進行政功能與其他城市功能有機結合,以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為主導,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綜合功能。

具體來說:一是發揮行政辦公區的示范帶動作用,有序推動中心城區市級黨政機關和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搬遷,帶動中心城區其他相關功能和人口疏解。

二是依托運河商務區和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等地區,加強商務服務功能的細化落實,制定詳細的準入門檻、激勵政策與退出機制,重點承接部分中心城區商務服務功能。

三是充分發揮通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優勢,以文化旅游區和宋莊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為重點,促進文化與傳統、文化與科技、文化與時代的融合。

四是圍繞三大主導功能形成高品質的城市綜合功能,依托城市綠心、家園中心營造宜居的居住環境,建設優質的公共服務設施,為居民提供更多優質公共服務。

同時,圍繞著各大城市功能,城市副中心將形成“一帶一軸多組團”的空間結構。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一帶”是以大運河為骨架,構建城市水綠空間格局,形成一條藍綠交織的生態文明帶,沿運河布置運河商務區、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樞紐地區、城市綠心3個功能節點。

“一軸”是沿六環路形成創新發展軸,向外縱向聯系北京東部地區和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北京新機場,對內串聯宋莊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行政辦公區、城市綠心、北京環球主題公園及度假區等4個功能節點。

“多組團”是依托水網、綠網和路網形成12個民生共享組團,建設職住平衡、宜居宜業的城市社區。

為了保障落實副中心的功能定位,3月18日,北京市首次發布《建設項目規劃使用性質正面和負面清單》,從用地性質層面加以規定。

其中,《清單》在鼓勵副中心各類用地調整為教育設施和養老設施、居住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文化設施和醫療設施、科技創新用房的同時,限制各類用地調整為一般性制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和批發市場。

如何解決交通短板?

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暉看來,交通是目前限制城市副中心發展的最大短板,如何建立能夠更好服務于副中心功能定位的交通體系,是副中心發展的關鍵,也是當地市民最關心的問題。

張維在介紹規劃草案時表示,副中心將建設以人為本、安全、高效的綜合交通系統。以軌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為主導,優先保障步行和自行車出行,構建“小街區、密路網”的路網體系。

2017年7月,時任北京市規土委主任,現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巡視員魏成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按照規劃,北京城市副中心與中心城區、新城之間,將構建七橫三縱的軌道交通線網,五橫兩縱的高速公路、快速路網絡。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七橫三縱中,七橫指平谷線、京唐城際、市郊鐵路、M6線、八通線、M7線和R1線;三縱則是指M17線、S6線、城際鐵路聯絡線。

五條橫向通道分別是潞苑北大街、廣渠路東延等;聯系副中心和東部地區的兩條縱向通道則是六環路和密涿高速公路。

近日公布的《2018年北京市緩解交通擁堵行動計劃》中,排在首位的任務就是在2018年建成北京市城六區和通州區之間的通車次干路、支路35條以上。同時,擁堵行動計劃還提出,要加快城市副中心路網建設,實現采林路東延工程建成通車,抓緊建設孔興路、通懷路、漷馬路、通武路等。加強八里橋舊橋保護,推進八里橋新橋建設,位于城市副中心的東夏園綜合交通樞紐也將在2018年開工建設。

此外,將于今年6月全線貫通的首都環線高速,也被認為將加強北京城市副中心與首都新機場區域的外部交通聯系,有效緩解通州區過境貨車的壓力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跨村聯建產業園 推動文旅融合規范化促...
各路豪杰搶灘氣泡水市場 各品牌誰能笑...
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 汽車零部件企業能...
我國共有4.6萬家保險經紀相關企業 保險...
核桃編程頻繁電話 短信騷擾用戶被多次...
小電科技2020年凈利虧損1.1億元 分銷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