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熱點新聞 >

堅決斬斷黑手!校園食品安全的底線不容突破

校園食品安全問題近期再度成為新聞熱點。秋季學期開學以來,江西、河南等地連續發生劣質“營養餐”和學生食物中毒事件,損害了學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影響惡劣。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有關負責同志強調,相關省份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堅決斬斷從孩子“口中奪食”的黑手,杜絕類似事件再發生。

為督促部分省份做好劣質“營養餐”和學生食物中毒事件處置工作,確保學生健康安全,前不久,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約談相關省(區)教育廳及縣(市、區)級政府有關負責人,對整改工作進一步提出要求。

其實,在此之前,教育部曾就學校食品安全問題一再發文,要求立即開展學校食品安全隱患排查、落實學校食品安全管理規定、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督導檢查。顯而易見,無論幼兒園還是中小學,都必須把食品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各地監管部門必須切實履行責任,而只要監管人員不走過場,到學校食堂真正查一查衛生狀況,看一看儲備食材、調料,就能發現食材、調料等是否在保質期,飯菜是否符合衛生標準。無論學校還是監管部門,只要稍微用點心,加強對供應商的監管,完善食材的招標采購和驗收環節,不合格食材就不可能堂而皇之地走進學校食堂。

眾所周知,教育部早就要求推行陪餐制——嚴格落實校長、教師陪餐制度。但從各地實踐情況看,有的地方并沒有落到實處。民以食為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關系我國13億多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須抓得緊而又緊。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堅持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增強食品安全監管統一性和專業性,切實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和能力。與一般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兒童正處于長身體的年齡,對食品品質要求更高,也更需要監管部門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以足夠責任心力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而不是麻痹大意,或是敷衍了事。

而現實的吊詭之處在于,孩子辨識能力不強,往往分辨不清食品是否變質,也不懂得維權,故此,他們最容易受到傷害。改變信息不對稱,特別是改變博弈失衡,是遏制校園食品問題高發的重要途徑。為此,就需要全方面打造家長監管機制。一方面,食堂食品采購、運輸、儲存、加工等重點環節,要層層到人,責任到位;另一方面,與食品有關的所有環節都須曬在陽光下,便于家長不定期監督。換言之,充分賦予家長足夠的“特權”——想突擊檢查就突擊檢查,想檢查什么環節就檢查什么環節。

打造堅實的食品安全防線,確保舌尖上的安全,這是必須堅守的底線。從全民共識到制度設計,再到監督發威,唯有每個層級都不失守,都能切實負起責任來,校園食品才有安全可言。學校不同于一般社會組織,必須像監管藥品一樣監管食品,讓孩子吃得安全,讓家長放心。從這個角度看,遏制學校食品安全問題,須有釜底抽薪之策,以期早日實現治標更治本。(王石川)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跨村聯建產業園 推動文旅融合規范化促...
各路豪杰搶灘氣泡水市場 各品牌誰能笑...
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 汽車零部件企業能...
我國共有4.6萬家保險經紀相關企業 保險...
核桃編程頻繁電話 短信騷擾用戶被多次...
小電科技2020年凈利虧損1.1億元 分銷費...